诺奖得主、院士齐聚广州,大湾区最高级别科学盛会来了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在纳米科技分论坛上作报告。

大洋网讯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今天开幕,超百名国内外院士专家齐聚广州。论坛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举办1场高规格的全体大会、6场分论坛和1场湾区科创峰会特色活动。

10日,大湾区科学论坛6场分论坛之一纳米科学分论坛在广州率先举行,聚焦纳米科学前沿,12位院士发表主题报告。

“大湾区将成世界科创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在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会影响整个大湾区乃至中国科技创新的未来。

“大湾区在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应该属于第一梯队。”赵宇亮指出,最近几年大湾区吸引聚集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和科技要素,从全国、全世界聚集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科技企业资源和科技成果,作为一个科技创新的新兴区域,只要坚持现有政策,大湾区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认为,大湾区科学论坛能把不同领域的人聚集到一起,碰撞产生新的突破。“我们对论坛充满了期望。”他说。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也表示,大湾区论坛将引进一些新的元素,助推珠三角乃至全世界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

提升大湾区纳米科技产业

大湾区的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涉及纳米材料应用。赵宇亮认为,广东在纳米科技方面有非常好的优势,有了论坛的加持,在原有基础上引进新成果、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高水平科学家,整个大湾区纳米科技产业的发展将得到提升。

大湾区科学论坛的举办对于三地科技协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赵宇亮指出,此次大会的纳米科技分论坛吸引了粤港澳三地院士专家共同参与,其中有12位院士做了学术报告。科学家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广州,首先有助于顶尖科学家更深入了解了大湾区科技创新的环境;其次能让大湾区了解我国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水平;最后有利于技术落地转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表示,论坛报告内容精深,获益匪浅。大湾区创新创业风气浓厚,粤港澳各有优势,论坛有利于三地协同发展。

子弥实验室副主任胡显刚表示,自己在论坛上接触到了最前沿科学资讯,实验室将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据介绍,未来实验室计划推出纳米药物,目前正在打造纳米药物和纳米器械的生态,与国家政府部门共同推动相关质量检测标准,为将来纳米药物和纳米器械进入市场打开广阔空间。

“大湾区对纳米产业支持力度很大,吸引了海内外非常多科技人才落户广州,助推科技发展,相信纳米产业会成为未来大热的领域。”胡显刚指出,纳米机器人可以靶向治疗肿瘤,我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三维VR眼镜核心技术即将用在国外巨头的VR眼镜上,这些都可以成为广州的未来产业,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

纳米技术助脊柱侧弯患者重新行走

“我国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大缺损骨再生修复材料,实现了工程化,解决了大段承重骨再生修复的国际难题。过去大腿股骨大腔隙缺损需要截肢,如今通过纳米材料应用可实现保肢体治疗。”12月10日,在大湾区科学论坛——纳米科学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分享了纳米技术与再生医学结合的最新成果。

王迎军着重介绍了纳米技术在骨修复中的应用。他指出,智能时代,AI、3D等赋能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纳米技术在医疗器械的应用,另一方面更直接促进了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助力研发融合AI、3D等技术的精准修复智能技术。

“患者术后长了30㎝,终于挺直腰杆站起来了!”王迎军院士分享了融合多种全新技术的精准修复智能技术治疗病患的案例。39岁的强制性脊椎炎患者欧先生脊柱90°侧弯,39岁之前已经不能下地,不能行走,通过纳米技术+AI+3D技术精准治疗,欧先生终于可以下地行走,生活也实现了自理。

纳米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已经让几千名患者受益,甚至有国外患者慕名而来。“随着人工智能、信息化、纳米技术、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生物材料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多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是生物材料创新发展的趋势。”王迎军院士表示,医疗器械行业正以智能化、精准化、生命化、功能化为特征发生革命性发展,智能医疗器械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发展不仅需要跨学科研发团队整体建设,更需要科研、企业、政府、监管、金融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我们研究的创新智能医疗器械,不仅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我们希望尽快让这些新技术应用在病人身上。”王院士表示,高端创新智能器械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希望加快转化过程,尽快变成产品,服务我国国民,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方晴、龙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