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 移动源污染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移动源污染已成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日益凸显。这是记者从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1)》中获悉的。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机动车4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593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量分别为769.7万吨、190.2万吨、626.3万吨、6.8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HC、NOx和PM超过90%。柴油车NOx排放量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80%,PM超过90%;汽油车CO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80%,HC超过70%。

此外,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非道路移动源排放二氧化硫(SO2)16.3万吨,HC42.5万吨,NOx478.2万吨,PM23.7万吨。其中,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飞机排放的NOx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31.3%、34.9%、29.9%、2.6%、1.3%。

为此,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去年积极落实《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行动,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新生产机动车污染防治水、规范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环保监管、开展车用油品质量专项检查、建立完善移动源污染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京津冀三地首次将移动源监管纳入京津冀环境联动执法重点工作中,同步发布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强化移动源联动执法,实现超标排放车辆数据信息共享,对超标车辆进行重点检查检测。

据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局移动源监管负责人冯华东介绍,此前,在查处排放超标的柴油车时有一定难度,尽管该局对排放超标车辆“严防死守”,但有时候不在自己的地界,无法对超标车进行有效监管。联动执法保证了进京车辆的“全方位体检”,并对超标的界定达成了共识,保证了车辆 “治好病”再进京。

据悉,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谋划布局“十四五”移动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统筹“油、路、车、企”,提升移动源环境管理水,降低移动源污染物排放,增强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记者周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