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走向冬奥会,他说:“我是张家口人,赛事需要我第一时间响应”

燕山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二年级的张富康是张家口宣化人。4月4日,他刚刚从崇礼回到学校,结束一段终生难忘的旅程,重新投入校园学习生活中。

张富康在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担任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这段经历不但实现了他的梦想,也让他有机会代表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学校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形象。

“1月24日去张家口的路上,我们经过北京进入了怀来。那条路我非常熟悉,但这次的感觉和我以前走的时候都不一样。我是和燕山大学的300多名战友一起,到自己的家乡去服务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的。”张富康说。

张富康(后排左二)和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同事在一起。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张家口各地瞬间欢腾起来。看到身边的人对冬奥会能给张家口带来的变化满怀期待,当时还在上初中的张富康心里也萌生了一个想法:“到2022年,我正好在上大学,我能不能参与冬奥会?不管是以什么身份,可以是志愿者,也可以是观众。”

光阴似箭。2020年的7月,高考结束的第二天,张富康从同学那里听说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报名的消息,马上就报了名。

入学后,张富康得知,全校有3000名同学报名了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其中约300名成功入围,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到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张富康对家门口举办的北京冬奥会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在冬奥志愿者的线上培训中,一位北京警察学院老师的授课给了他很大启发。

“之前我只是觉得这是在家门口举办的一次体育盛会。老师告诉我们,举办冬奥会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现,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当时我就觉得国家能够举办这样一次盛会真的是很不容易。”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张富康的志愿者工作发生了一次临时变动。他原定要参与环外赛事服务工作,老师临时通知要从他们中间抽调8人进入闭环内。

看到通知后,张富康立刻就向老师报了名。“我是张家口人,如果赛事需要的话,我会第一时间响应。崇礼比较冷,我比较适应当地的气候。”

1月24日,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1天,张富康和300多名燕山大学冬奥志愿者就从秦皇岛出发,踏上了属于他们的冬奥征程。

整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张富康都在崇礼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承担通行控制的志愿服务工作。这项工作类似交通引导员,但又与赛事防疫密切相关,因为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破环”事故。

正式上岗的第一天是1月27日,冬奥会尚未开幕,张富康和同事就成功防范了一次“破环”风险。当时,一位外国朋友差一点就走到了环外的流线上,张富康和同事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引导。张富康所在团队的负责人来自河北省疾控中心,他们立刻报告。负责人到场之后,马上对相关范围进行了消毒。

冬奥会期间,崇礼赛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张富康和团队的其他7名同事半小时换一次班,相互支持鼓励,一丝不苟地完成着志愿服务工作。由于气温过低,他们的口罩很快就会湿透,冰冷的口罩贴在脸上,必须频繁地进行更换;最冷的地方是脚,张富康会利用值班的间隙在志愿者休息室内往鞋里贴一些暖宝宝。

团队的8名志愿者都是燕山大学的学生,其中有4位是女生。每人每天固定的工作时间大约是5小时,张富康和其他男生都会主动多值一小时左右的班。用他自己的话说,整个冬奥会期间他们8个人“紧紧抱在一起”,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支持。

许多外国运动员、工作人员都向本报记者表示,他们接触到的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始终保持微笑,带给他们的都是温暖。

张富康告诉记者,这并非组委会的要求,而是所有志愿者发自内心的表现。因为在冬奥会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现出中国青年最好的一面,是十分幸福、十分自然的。

关键词: 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