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资讯!“入奥”促攀岩运动快速发展 市运会为新兴项目搭建展示平台

5度仰角的人工岩壁之上,两名少年你追我赶,奋力爬向15米高的顶点,现场观众不时送上助威声与欢呼声……这是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攀岩表演赛上的一幕。在首钢极限公园的赛场上,参赛小选手和攀岩从业者都希望借此机会让这项“小众运动”受到更多人关注。

11岁少年立志参加奥运会

“这里的设施太棒了!难度很高,爬起来非常过瘾。”在男子丙组速攀比赛后,海淀区代表队的小队员张明实十分兴奋——凭借出色的发挥,他以明显优势拿到冠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岁的杨丝丝止步女子丙组速攀1/4决赛,但她仍然认为这次参赛经历收获多多,“我爬得有点儿慢……但是交到了新朋友,参加比赛真好玩。”

11岁的张明实已经是“岩友圈”里的小明星,多次在全国大赛中拿到好名次。今年8月,他在全国青少年攀岩锦标赛U系列联赛中夺得U11组亚军。他自信地对记者说:“去年我看了东京奥运会的攀岩比赛,特别棒!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参加奥运会,为中国队拿金牌!”

谈起攀岩对青少年成长的好处,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副秘书长胡松说:“攀爬过程中需要各种姿态,需要每一个身体部位参与,是应用肌肉群最多的运动之一,对青少年成长发育很好;攀岩还能锻炼孩子的胆量,也需要参与者遵循严格的规则与流程,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攀岩天然就是挫折教育,想爬到顶点,孩子需要训练很久,每一次失败后都要总结教训、提升自我。”

“入奥”促进项目快速发展

东京奥运会上,攀岩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为项目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对于任何一个体育项目来说,进入奥运会都意味着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胡松表示,目前北京在攀岩参与人数、场地(馆)数量、专业人员数量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更拥有像首钢极限公园这样硬件、软件均达到国际赛事水准的赛场。他举例说:“这次市运会表演赛,仲裁委员会负责人程莹是我国唯一的国际级裁判,裁判长也是国家级裁判,可以说是全运会攀岩比赛的裁判配置。”

基层从业者也肯定了攀岩近年来在北京的快速发展。奥攀攀岩俱乐部教练倪博对记者感慨道:“我们在北京有5个校区,青少年学员超过2000人,很多都是近两年加入的。”倪博认为,这一方面是攀岩“入奥”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攀岩场馆走进综合商业体等闹市区的“眼球效应”,“有的孩子逛商场路过岩馆,就想着体验一下,然后就练下去了。”

同时,自媒体传播让更多成年人参与攀岩运动。在社交软件上搜索“攀岩”,会出现大量图文和视频内容。33岁的公司白领李瑶认为,“平时工作压力很大,爬的时候就不会想别的事情,很解压。”

“小众运动”仍需证明自己

在奥运会赛场上,攀岩是新兴项目。但在北京,攀岩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胡松介绍说:“攀岩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就是在北京,当时没有人工岩壁,就在密云区白河的自然岩壁,那里可以说是中国攀岩运动的诞生地。”

胡松透露,为了促进攀岩发展,市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登山协会等单位正在筹建系统的赛事体系,“一方面是举办锦标赛与市运会,让孩子们每两年都可以参加一次综合性大赛;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谋划把北京的专业场馆与资源利用起来,根据各个岩馆特点,组织不同年龄段的比赛,再建立与比赛资格挂钩的积分制度,形成赛事闭环。”

多名从业者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快速发展的攀岩仍然是小众运动,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阻碍。倪博表示,对俱乐部来说,专业教练人才匮乏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们只能靠俱乐部自己培养。好消息是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开设了攀岩专业,未来会有更多高素质人才。”

胡松认为,攀岩发展面临的最大痛点,是如何向大众证明这是一项安全的运动,很多家长还是因为担心安全而不让孩子练习。胡松说:“攀岩天然具有一定风险性,是中国首批4个高危运动项目之一。但正是因为有风险,全世界的攀岩从业者通过建立完备的流程与规则,让项目变得安全。攀岩能‘入奥’,不就是证明它很安全吗?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一起努力,向社会展示这项运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