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十二时辰”勾勒城市“幸福圈”
有轨电车1号线永顺大道航拍。李剑锋 摄
大洋网讯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在广州黄埔,一件件“急难愁盼”事项得到解决,一个个“老大难”问题加速破解,一项项惠民政策推进实施,人们从身边的变化感受到实际的改变。
不妨走入“黄埔十二时辰”,深入这484.17平方公里的街头巷尾,搭上新开通的上班便民车,在全市首推的移动餐车吃上香喷喷的早餐,到升级改造的城市公园呼吸新鲜空气,在“图书馆之城”品读书香……实地感受这里的“幸福底色”。
畅游黄埔24小时体会幸福质感
清晨
便民车与移动餐车 点点滴滴温暖人心
清晨6时,有轨电车轻快地跑了起来。今年,黄埔区全面提升有轨电车1号线运营水平,不仅实现3次提速,还“起早贪黑”延长了服务时间。
对“上班族”而言,解决地铁接驳“最后1公里”的出行问题是最强烈的需求。以前从文冲地铁口到状元谷一带,缺少直达公交车。今年,文冲街中国软件CBD便民车、“长岭1线”“长岭2线”便民服务车等纷纷开通,畅通了市民出行的最末端。
早晨7时30分,出了地铁口,眼前早餐车散发的新鲜早餐香味让人幸福感大大提升。黄埔在全市率先推出移动餐车经营试点备案,按照已备案的地段、时段临时外摆经营,机动灵活方便消费者。“坐地铁时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出地铁就可以拿到早餐,真的太方便啦!”市民钟小姐高兴地说。
上午
优良的营商环境 办事省心又省力
进入工作时段,各个部门在岗位上忙碌起来。黄埔区优化各项工作流程,最大程度让群众享受改革红利。
上午,有业主在黄埔领到了心仪的房产“红本本”。黄埔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区税务局等开展“交房即交证”试点服务,通过“人脸识别,自动审核”的模式,业主能“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从而免去了交房与交证“时间差”带来的种种不便。
上午也正是项目快马加鞭建设的好时光。为了促进工程又快又好建成,黄埔全力推行营商环境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在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先后推出“来了就办、一次搞掂”“订制式审批服务”等诸多改革品牌,形成集成式系统性创新机制。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简化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审批流程相关办法后,我们仅2个月就获得提容批准,为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广州华银健康医疗集团副总经理赖波点了大大的赞。
下午
文化设施“上新” 带来精神享受
下午3时,区图书馆几无空座。黄埔的企业、社区、乡村、校园等,处处可闻“悦读声”。黄埔区在内地首创“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建成各类型公共文化新空间500多处,达到每7000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全国领先标准。
在黄埔,文化场馆建设均是高标准。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境内唯一一座“海事”专题博物馆开放。广州海事博物馆整体设计巧用水域特色,进入犹如“登船出海”。
这批“上新”的文化设施,成为市民享受精神生活的好去处。
晚上
“口袋公园”可遛娃 夜间服务不打烊
晚上7时,夜幕降临,黄埔公园传来了广场舞的音乐声。今年历时1个月升级改造大变身,它扩大了人工湖和锻炼活动区域,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社区或道路旁侧,一批巧、多、密、美的“口袋公园”可随时供市民散步、休息。
晚上是看“一出好戏”的时光。从今年9月下旬至12月底,黄埔区委宣传部面向区内困难群众免费送出近万张“惠民观影券”,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着眼群众实际需求,黄埔今年在全市各区率先推行夜间办证、户政业务全流程无纸化办理等服务,服务延长至晚上9时,上班族不用再担心办证需要请假的问题了。直到凌晨,黄埔区政务服务依然“不打烊”——全区25个身份证自助办证点灯火通明,方便市民办证。
以举措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瞄准需求出台举措
畅游黄埔24小时,于细节处感受到民生福祉。黄埔区是经济大区、产业强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问题较为突出。各部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召开意见座谈等形式,全面收集各方面的需求,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履职清单”。
“我们小区化粪池周边臭气很重,能不能根治难题?”这是来自鱼珠街道锦田花园的呼声。街道立即将它列入工作清单,为了降低施工扰民情况,还采取预制一体化玻璃钢化粪池方式。“换了化粪池之后,我们经过闻不到臭味了,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锦田花园陈先生对惠民工程给小区所带来的改善十分认可。
黄埔区还启动“微心愿”线下征集,在全区1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民生实事征集箱,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及时了解居民心声。目前,全渠道完成民生微项目、群众微心愿近4831个。
“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从南向北,交通干线畅通无阻,带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合流”。今年,一大波道路、天桥、便民公交亮相,全面打通交通“肠梗阻”,有效减缓周边居民的出行不便及沿途路段的拥堵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孩子到老人,各个年龄阶段都能感受幸福。黄埔区不断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2021年该区新增公办中小学5所,新增公办学位超10000个;17个街镇的颐康中心全部完成建设; “一元钱看病”推行,提高村民在村卫生站就医的待遇水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实现系列“小目标”,最终提升民生“大幸福”。
从线上到线下,市民在网上“呼叫”就得到线下立时解决。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黄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切实把改革成果体现在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