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现有备案慈善公开募捐项目近千个
大洋网讯 在广州,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赠人玫瑰,手亦留余香。2022年1月14日,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广州备案慈善公开募捐项目955个,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16个,广益联募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更是吸引超过422家组织入驻,发布全国各地慈善项目984个,筹集善款5.45亿元。公众参与慈善的热情日益高涨,人们把捐赠和参与慈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值得关注的是,要将善意有效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一方面需要慈善组织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完善机制,让慈善在阳光下运行。只有市民有爱心,慈善组织有能力,社会有监督,多方协同,庞大的善意才有可能得到有效释放。
在这些方面,广州做得怎么样?
有得捐:从社区到“云上”,大家都可以捐一捐
善意要得到释放,首先要有渠道。记者观察发现,目前全市共有慈善组织211个,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16个,备案慈善公开募捐项目955个,备案慈善信托项目18个,出现了在全国都凤毛麟角的由慈善组织作为单一受托人的慈善信托。这也意味着,广州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从多个慈善组织或慈善项目中挑选自己要支持的内容。
为营造“人人慈善为人人”的城市慈善氛围,广州在社区慈善建设方面也是不断加码。目前广州全市有203个社区慈善捐赠站点,422个社区慈善基金设立在市民“家门口”,社工、志愿者们走街串巷、义卖筹款,而关注社区生态,希望建设美丽社区的社区邻里、店铺商家足不出社区,就能在自己的社区内献出一份爱心,累计超3000万元爱心善款在社区汇集。
此外,2016年,广州市搭建广益联募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为广州本地、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公益慈善组织提供互联网募捐服务,在慈善项目规范性、可持续性及慈善组织自我造血能力上通过一对一指导、开展培训的方式积极对外输出赋能。目前超过422家组织入驻广益联募平台,发布全国各地慈善项目984个,筹集善款5.45亿元。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物理空间的突破,人们也可以进入“指尖公益”的新时代,随手一点献爱心。
捐得好:我捐出的钱用到实处了
对广州街坊而言,参与慈善与否,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看捐出去的钱能否花到实处上。大家愿意捐赠不留名,但十分讲究献出的爱心是否能带来实际改变。而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一直以来,广州市以高质量党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去年开始实施“党建强,慈善红”行动、“红心向党、善心为民”党群共融专项行动,全市慈善组织累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超7200场,惠及群众超190万人次,推动慈善组织在慈善服务、惠民实效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体制机制方面,广州自2016年《慈善法》实施以来,不断在慈善信托、慈善款物募用分离、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和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先后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1余份配套政策文件。2021年9月1日,《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施行,将多项慈善领域中的探索成果以立法形式予以确立,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发挥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作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伴随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是慈善力量带来的民生大变化。
据悉,近年来,广州大力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活动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2016年以来筹集款物超29亿元,有效发挥了慈善力量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积极作用。2020年,广州34家慈善组织累计接收款物超3.18亿元,惠及医院、学校等单位3617家,帮扶困难群体和支援一线工作者、医务人员等约170万人次。“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则从2019年10月启动至今,帮助21517户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受惠困难群众54129人次。
阳光慈善:献出的爱心看得见
慈善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当“人人慈善”的氛围一年比一年高涨,公开透明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制定《广州市慈善募捐行政执法工作指引》,坚持开展“清风促善行”活动,按照年度检查监督率不低于5%的标准开展慈善领域执法检查,及时处理举报投诉,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此外,广州积极打造“慈善之城 尽善净行”廉洁慈善品牌,连续5年举办广州慈善“公众开放日”活动,主动向社会公众“晒账单”。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还在全国率先成立第三方慈善组织社会专业监督机构——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发布全国首个《广州市慈善组织监督审计指引》和全国首个地方性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价体系,出版《广州市慈善资金监管实践与探索》书籍,提升慈善组织自律自治水平,并开展慈善扶贫资金专项监管,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扶贫村,实地开展扶贫款项检查工作,委托第三方进行款项使用监督,确保款项专款专用、发挥作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通讯员廖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