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广东2022发展新趋势中的“广州任务”

大洋网讯 1月2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郑人豪提交大会审议的《广东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透露,2021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 万亿元、增长8%,比年度预期目标高2个百分点。

2022年,预计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5%左右 ,安排省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9000亿元 ,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广州而言,在2022年的发展并提出支持广州大力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和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提升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开发建设水平,推动数字人民币 、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落户广州。

展望2022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2022年,广东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动力活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 2022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主要考虑与过去两年平均经济增速和省 “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全国稳增长多做贡献。不过,报告也指出,实现这一目标面临不少困难挑战,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增长压力很大,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确定稍高目标,主要考虑“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陆续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工业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国家将继续加大专项债资金发行力度,通过政府投资有效撬动社会投资,将有力支撑全省投资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增长3%,这一目标与近十年进出口年均增速基本相当。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 推进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具体来看,广东提出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其中广州肩负着怎样的担当?

根据报告,2022年广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安排省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9000亿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聚焦水利、能源、产业链安全、节能降碳、物流、社会事业和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项目,持续激发投资潜力。推动广清永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有关规划。继续出台和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完善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广东将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加快建设广州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批进口集散地,扩大重要原材料、高品质消费品和关键核心装备等进口。

抓紧推进广州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 推动数字人民币落户广州

“双区”建设方面,报告提出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广佛环线等项目建设,争取建成佛莞城际广州南至望洪段。抓紧推进广州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广珠 (澳) 高铁、广佛江珠 城际、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持续优化大湾区空域结构,推动京广空中大通道扩容,加快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软联通方面,报告提出持续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进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筹设和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实施 “港澳药械通”,推动首批大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按程序采购并使用港澳药械。出台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管理试行办法。

报告强调,要加快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大力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和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 设,着力提升综合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提升南沙粤港 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开发建设水平,探索建设南沙 (粤港澳) 数据服务试验区,在贸易、金融、物流和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打造面向世界的开发开放与交流合作平台。实施《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推进广州科学城、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支持打造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推动数字人民币、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落户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强广州与深圳在科技创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产业体系、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实施首批科研任务 支持广交会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

科技方面,报告提出广东要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南沙科学城建设。推动人类细胞谱系等国家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并启动实施第一批科研任务。报告还提出,制定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 人才政策 , 加快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为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争取设立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设立综合性科创金融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广东要充分发挥 “链长制”作用,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协调联动。高水平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优先布局培育汽车、先进材料、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建设。

着力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推动《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落地落细,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加快建设广州、深圳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进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珠三角5G网络广覆盖和粤东粤西粤北市县城区5G网络覆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产业高地。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报告提出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优化提升广交会,支持广交会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打造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加快6大国际医学中心和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民生领域,广东也制定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就业方面,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 “清零”。

教育方面,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街道建设公办幼儿园,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大力整顿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新增2到3所高校进入国家 “双一流”建设行列。

健康医疗方面,加快6大国际医学中心和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争取新增2家国家医学中心落户广东。

住房保障方面,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大力推进保障型住房建设,新增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25万套 (间),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同时,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垦造水田5万亩,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申卉

图/广州日报客户端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