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教育部发文了

为进一步健全公入学长效机制,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强调,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适当了解家长的相关信息本有助于形成家校合力,对孩子进行更具针对、更高效的教育。但从年来的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和老师根据学生家长的职务和收入情况“看人下菜”,对学生实行区别对待的事情时有发生。此前曾有初中教师斥责学生“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的言论引爆网络,这番赤裸裸的因“财”施教言论,叫人大跌眼镜。

严格来说,了解家长的职务和收入信息与促进家校共育并不存在必然联系。面对实际上不合理的信息采集要求,绝大多数家长很多时候往往出于随大流、不伤家校和气等原因无奈选择配合。但一时的沉默并不意味着问题不再存在,事实上,一些矛盾必须要暴露出来才能更好地得以解决。去年8月,就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称,学生入学时很多学校要求填写学生父母、祖父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该信息可能造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不公现象,建议“禁止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收集家长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这其实也反映了不少学生家长的心声。

在注重个人信息保护的当下,随意采集家长职务收入等信息,不仅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初衷,还涉嫌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此次《通知》明确“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正是对民声的有力回应。此外,《通知》中还提到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等,也有利于从细致层面更好地保护公民隐私、护航教育公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出台之后,如何真正落到实处才是重中之重。关于“严禁采集家长职务收入信息”,除了把好入学这道关口,还要提防一些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变相收集相关信息行为。年来,针对学生家房价、户型和车子之类的“摸家底”式校园调查不时见诸网络,也引发了不少公众的猜测和担忧。如果是有意为之,当然要严肃打击;即便是无意的行为,也应该提高认识避免踩踏“雷区”。

教育公是社会公的重要基础。守护教育公,需要健全公入学长效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等地接受教育。期待《通知》里的相关规定有力有序落到实处,期待教育生态风清气正,一片光明。(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