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就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6月开业

全新的院容院貌、明亮宽敞的就诊环境、“透景、透绿、透风”的室内场景……置身其中,推门见庭院,宛如一座花园中的医院。医院还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传输系统,配置PET-MR、PET-CT、MR 3.0T、DSA等一流装备,“智力”满满。这是笔者4月19日探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最大的感受:花园式的医院环境和随处可见的“智力”。

平地起高楼。笔者从南沙区建设中心获悉,历经3年多的建设,这座形如“生命之钥”的国际一流医疗科研中心目前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环节,室内拆改和保洁等最后的工程收尾工作,将于5月份达到试运行条件、6月份正式开业。

庭院全覆盖

医院更透景、透绿、透风

笔者当天从北门厅主入口进入,开阔的医院门诊大厅随即映入眼帘,25米的挑高设计,足足有4层楼高的空间,让整个门诊大厅在视觉上更显大气。

据承建单位中建第八工程局相关负责人李恒旭介绍:“大厅的吊顶特别采用了GRG材质,其具有可塑性好、采光性好等特点。”笔者在现场看到,大厅吊顶整齐地切割出一个一个的小方块空隙,阳光从其中洒落下来,不需要过多的灯饰,整个大厅也足够亮堂。

从门诊大厅向左走,便是住院楼。从房间望出,近处有郁郁葱葱的绿化景观,远处则有开阔的江景,窗外优美的风景,室内完备的设施,将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就医体验。住院楼1楼为500平方米的咖啡厅,波浪形吊顶的设计,让这个区域充满休闲氛围。此外,还配备有小卖部,便利医患购买零食、饮料、日用品等。

围绕“绿色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整个门诊医技综合楼设计有2个下沉庭院,在补充室内采光的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能从诊室“推门见庭院”,用大自然的阳光、绿叶,帮助患者缓解就医时的焦虑情绪,也让医护人员得以在繁忙的工作中放松心情。记者留意到,医院在建设中非常注意内部透景、透绿、透风,晨光暖暖洒入每个房间,将给患者带来温暖和希望。

“AI”全覆盖

取药有专属轨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建筑总面积51万平方米,规划病床数量达1500张。

主要建筑群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包含门诊医技综合楼、住院楼,南区则包含国际医疗中心、教学行政综合楼、科研楼、动物实验中心、学术报告厅。

项目定位为“湾区特色、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绿色智慧医疗科研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国际医学中心、大湾区公共卫生灾难救治中心、医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

行走在门诊医技综合楼,笔者抬头发现天花板上有两条轨道,串联起了药房与各个诊室。这是医院的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它可通过在医护工作区(护士站)设置轨道站点解决护理单元大输液及住院药品的运输问题。“目前,轨道物流在全院共设置了88个站点”据李恒旭介绍,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基本上已实现了门诊科室全覆盖。除此之外,医院还配备有气动物流传输系统、AGV自动导引车传输系统、污物自动收集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物资或污物提供智能化、便利化的物流传输渠道。

海陆空全覆盖

超四千车位停车无忧

停车难和交通接驳难,是不少医院在发展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笔者从南沙区建设中心了解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共设计有四千余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还配备一个标准直升机停机坪,配合毗邻的河道,将构建海陆空立体救治通道,多维度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该医院距离横沥地铁站1公里左右。为打通地铁站与项目的通联,方便进出,笔者从明珠湾管理局获悉,医院配套道路横沥中路(凤凰二桥西侧段)已全部完工。该道路设计时速60千米,长约1.09千米,单幅道路设计宽度为14.5米,设置有四车道(部分三车道),将连接凤凰大道辅道及灵新大道。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