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看:用艺术等多种形式,陪伴广州心智障碍者重寻价值

大洋网讯 7月初,广州市白云区九米空间录制厅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舞台上。只见数名心智障碍青年身着华丽服装,站于台前,大声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资料图】

“我是中国人,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浑厚有力的嗓音,让不少观众在那一刻忘记了表演者过去一直贴附在身上的标签。

也是这一天,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的星光艺术团正式成团,将在广州率先落地开展系列公益行动,探索如何通过艺术等形式推动社会重新认识心智障碍群体个体价值,从而实现真正的融合。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星光艺术团的首场表演,也是社会多方搭台提供的机会。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往往将心智障碍朋友视作‘包袱’,以兜底的心态提供帮助,但真正的融合从未发生,我们希望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心,从了解他们真实的价值开始。”

心智障碍群体的社会融入因此举步维艰。但也是过去这些年,有不少心智障碍青年突破了舒适圈。霍浚棋成为了平安钟的一名电话客服、蓓蕾成为社区厨房的一名厨师助手、俊莹成为了华润万家的一名理货员,他们和数以万计的心青年遭遇过一次又一次失业,当同一个年龄段的朋友从儿童成长为青年,自己却离社会越来越远。他们当中有孤独症人士,有二级智力障碍者,但能否融入社会,关键并不在于“标签”。区泳强说,在这些成功的故事背后,心友会等社会组织、家长、学校以及企业一直围绕着这些青年,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探索特殊青年合适的社会分工角色。

“这种逻辑和传统的帮扶有本质上的不同——过去我们盯着障碍看,要减少风险,但现在,我们应该盯着价值看,在朝着个体价值目标前行的过程中克服障碍”。但区泳强也坦诚道,了解是一个漫长,且双向奔赴的过程,需要社会组织、政府、社区、家长、学校、企业形成共识,各自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才行,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活动载体,比如“跑步”,而复制推广,则需要社区、企业共同探索。

政社企携手,一同搭建融合舞台

“艺术”也是推动社会公众和心智障碍群体相互走进的一个合适载体。记者获悉,为心智障碍群体打造的“民生童行星光艺术团”公益项目于7月10日正式成团,其以运动为载体的星星守护包也是采用了心智障碍朋友的创作作为视觉设计元素。“星光艺术团”公益项目面向拥有舞台梦想的所有少年儿童,包括残障儿童、健全儿童、城市儿童、山村儿童等。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该计划将为特殊青年搭建走进社会,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更多人在多元的艺术之美中实现对特殊青年的了解,并进一步推动融合的发生,同时推动商界、媒体、公益机构和非政府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为特殊青年提供一个展现才能的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在广州,残疾人文化事业也日益得到关注。此前,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导、推动了百企百艺公益项目,希望助残社会组织一同以艺术为切口,作为特需青年支持的其中一个板块,支持他们探索出路。而心友会与百企百艺一同在广州各地设立公共空间画展,同时,推动形成基本职业技能和工作的特需青年通过创作创收,希望也从艺术的角度,让更多人通过实际行动看到这个城市的包容度,为“艺术”的融合之路打下了不少基础,此前更是推动了部分心智障碍青年文创品走进爱心企业,从文创的角度获得价值认可。

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分享道,“我们其实已经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社会力量正在看到心智障碍群体的成长需求,从简单的兜底和物资关怀延伸到更多元、深度的服务支持上。同时,基于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和共鸣,越来越在专业化的道路上遇到同行者,同行、协作,激发更大的公益活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苏赞

图/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