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播报:今日处暑 | 未觉夏已尽,时至已新秋

未觉夏已尽,时至已新秋

今日(23日)11时16分


(资料图片)

我们迎来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

(点击图片看视频)

“处”者,去也

暑天的炎热逐渐褪去

旷达的初秋华丽登场

民谚说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虽然“处暑”表示暑气将止

但在广东

“处暑”很可能意味着

“处处还在暑”

处暑来临,蝉鸣渐隐,

三伏已近尾声

碧空如洗,云卷云舒

8月20日下午,广州城区上空飘着巨大的云朵。

蓝天白云映照在湖中。

夏余秋始,湖水如镜

飒爽的秋色铺陈开来

徐徐而来的晚风

带来久违的舒爽与惬意

8月18日傍晚,雨过天晴,夕阳美如画,市民在广州大桥上欣赏美景。

黍稷稻梁,纷纷成熟

五谷丰登,美不胜收

暑气消退之时

丰收已近在眼前

南沙万顷沙莲藕迎来丰收季

在沿海部分地区

热热闹闹的开渔节拉开帷幕

渔民们开船出海,千帆竞发

期待着满载而归

一候,鹰乃祭鸟

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搏杀猎物,并摆放在地上,如同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处暑之后气温逐渐下降,草木不再滋生新芽。

三候,禾乃登

处暑正是秋季农作物灌浆、结籽、饱实的重要季节,雨水尤为重要。这时,谷连藁秸、稻秫苽粱等农作物逐渐成熟,农人收割前趁雨“饱实”,收割后又要趁干燥气候将五谷收割、晾晒、脱粒、装仓,为安度秋冬收获一份踏实。“三候,禾乃登”便是“秋实”的生动写照。

吃鸭子、饮苦茶

俗话说“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民间一直有处暑吃鸭的习俗。在处暑习俗里,广东人常喝很苦的凉茶,意为入秋了要吃点“苦”。

出游迎秋

民间惯有“七月八月看巧云”的说法。处暑过,暑气止,温度适宜、秋景正盛,与亲友相约畅游郊野、踏秋赏景岂不是一桩美事?

处暑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也随之转换,阳消阴长。此季理应养阴护阳,调和营卫。

01

要多睡

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时节交替之季,自然界的阴阳之气由夏长转为秋收,由浮转为降,此时人容易产生秋乏。因此应当早睡早起以缓秋刑,使肺脏得到养护。

02

注意防寒保暖

处暑并不意味着炎热天气完全过去,处暑之后的晴天下午有时炎热并不亚于酷暑。外出时,身边常备件轻薄外套,除了防止夜幕降临时会有凉风袭来而受寒;在办公室时,也不要穿着太少,避免在室内久吹空调而引起人体不适。

若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

03

注意调整情绪

随着天气的慢慢转凉,比较适合大家出门活动了。登山、快走、跳舞,再也不用窝在家里吹空调,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清凉,拿出手中的相机多拍下一些美景,让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04

处暑饮食

要当心“秋燥”伤人,注意平时的饮食调理,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多食清淡食品。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此时秋燥暑湿、尤为严重肺最为较弱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因此处暑养生仍要以生津润肺、止咳防燥、祛湿热为主,注意补充津液,多喝开水、淡茶、豆浆,居住环境保持足够湿度。

在饮食方面应少吃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食物,如李子、山楂、乌梅等。如果早晨起来感觉口干咽干,可喝点温盐水,或以隔夜茶含漱。我们还可以通过进食滋润的食物来缓解秋燥,如秋梨、柚子、莲藕、百合、鸭肉、莲子、荸荠等等。还可以北沙参、玉竹、麦冬、石斛等煲汤。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新华社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苏俊杰、廖雪明、骆昌威、杨耀烨、郑洪达

海报图片、视频拍摄/高凯珅、罗知锋

海报设计/陆凯声、陈希、王紫凤

视频文案/王浩 

视频编辑/郭俊航

视频配音/王紫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