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日讯!粤港澳大湾区眼健康行业创新发展第二届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资料图)

大洋网讯 8月27日,2022 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粤港澳大湾区眼健康行业创新发展第二届高峰论坛暨眼科诊疗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论坛汇聚了国内眼健康行业和光学仪器、生物医药、中医药、光电照明等行业领域的专家,来自粤港澳三地的眼科专家教授就眼科临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开展创新性、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主题报告部分,三地眼科专家教授们分别作了《视网膜类器官移植进展与挑战》《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诊疗新进展》《角膜移植新纪元—成分角膜移植时代》等十七场学术报告。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葛坚在《视网膜类器官移植进展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熟悉的青光眼、老年黄斑病变等神经性盲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但是,对视网膜类器官移植的研究则已经有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取得有效的成果。高效、便捷、优化大规模获取临床级别的种子细胞,移植微环境及免疫调控、研发相适应的支架材料、研发精准简便微创的手术器械同手术流程,这些都有望让神经性盲得到有效的功能性重建。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余洪华教授,介绍了《AI 看眼眼观全身——眼与心脑肾病智能化诊疗体系》。在这个智能化诊疗体系里,余洪华讲述了视网膜影像智能分析技术创新与研发的相关情况,并首次提出了衰老新型标志物——视网膜年龄。

来自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部的刘鑫教授则同大家分享了《中医药治疗黄斑病变思路及病例分享》。中医眼科历史悠久,从宋朝正式成立眼科距今已有 1300 多年(请核实)。刘鑫说,传统中医眼科治疗眼病以外眼病为主,现代中医眼科临证思路呈现新时代的特点:" 病证症结合 ",这是中医眼科目前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现代中医眼科重要的临床研究模式。

专家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人们的饮食结构、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眼病和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比如:年龄相关性眼病、高血压性眼病、糖尿病性眼病、青光眼等患病率逐年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等问题日益突出。截至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从 2015 年的 10976 万人上升到 2019 年的 12645 万人,2020 年白内障患者人数高达 13072 万人。我国屈光不正患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2020 年成人近视增长至 31691 万人、成人远视增长至 22977 万人。

而患者数量的上升正推动着眼健康需求增加。从整个产业链来划分,中国的眼健康市场可细分为医疗器械(份额 16%)、眼科用药(11%)、眼科医疗服务(73%)。目前国内的眼科上游市场主要被进口产品占据,但近几年国内厂商已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等领域实现突破,未来国产品牌具备进口替代空间。在眼科器械、耗材领域,国产品牌与进口产品在技术和质量水平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但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同时国产品牌的上市也通常会影响现有市场的价格体系,利于各种原本昂贵的眼科器械及耗材的普及。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锟 通讯员:科记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