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又一场的硬仗 大兴国际机场和新工体建设纪实

10年间,一个个现代化新地标在北京拔地而起。而对北京建工三建公司的李夏杰来说,这10年他经历是“一场又一场的硬仗”,特别是大兴国际机场和新工体的建设。

2017年10月,李夏杰第一次去大兴国际机场工地。“一片荒芜的土地,天还下着雨,路上全是泥泞,七拐八绕才找到目的地——只有一圈围挡,上面写着‘中国东方航空’几个字。”

李夏杰和同事们要建的就是位于机场最西侧的东航维修基地,总建筑面积8.5万米,共计15栋单体建筑,包括机库、办公楼、航空器材库等。

“这是一场硬仗。”挑战最大的是机库的建设。它的上方是一个跨度长达150米、进深100米的钢网架。李夏杰和同事们需要先在地面进行拼装,再用11组提升架,将这个重约1700吨的大家伙提升到21米的屋顶。

提升的过程不能有一丝的差错。李夏杰每天盯在现场,整整7天时间,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缓缓上升中,李夏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到位,锁死了。”听到检查人员的这句话,李夏杰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差点坐到地上。

东航基地2019年6月29号正式竣工,为大兴机场通航打下了坚实基础。东航基地建设快,大兴机场的其他设施建设也不慢,“那时候,周边基本一天一个样儿,我们每周都会派一个同事去探路。”

“如果说参与新机场的建设是一场硬仗,那新工体项目就是一场硬仗接着一场。”2020年8月,60多岁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启动改造复建,李夏杰和同事们跑步进场。

没有办公场所,没有生活设施,李夏杰就露天开会,与业主方、监理方等各方对接,调配机械、人员力量。从8月6日拆除第一榀钢梁到8月21日晚7点30分,短短15天时间,工体主场馆部分就完成全部拆除。

2021年1月,项目进入到主体结构施工,遇上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足球场位于地下14米,但现场空间有限,施工材料怎么运进来?李夏杰和同事们灵机一动,打通了一条“生命线”--钢栈桥,从地上直达地下二层。

看似“不起眼”的栈桥为此后的施工奠定了基础:70%到80%的钢结构和看台板,就是靠的这个桥运输材料。看着栈桥重达110吨的构件时,连李夏杰也捏了一把汗,“虽然已有‘精打细算’,但栈桥的承重也就130吨啊!”

传统外观,现代场馆。新工体在外观保留原有色调的基础上,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成为国内清水混凝土工艺应用规模最大的体育场建筑。这场“硬仗”也不好打。

按照以往经验,两三万方米的单体工程施工周期就要2年左右,但新工体10万方米建筑面积的施工时间却只有4个月。如何在工期和品质之间找到衡点?

李夏杰每天吃住在施工现场,一有时间就泡在图纸堆里研究施工工序,优化部分清水混凝土节点做法。施工团队将清水混凝土、装配式看台板、钢结构以及机电安装等施工工序合理调配,创下4个月完成10万方米清水混凝土施工的纪录。

眼下,新工体看台碗正在安装6.8万个座椅,场芯内正在进行素土回填,为接下来的草坪系统施工做好准备。“再有不到3个月时间就完工了。以后大家可以来到开放式无围墙的城市公共空间看球、休闲。”虽然任务更加繁重,但这场硬仗,李夏杰很快就要拿下了。(记者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