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智造工场引硬科技企业入驻 功能升级 西三旗迎来城市更新新变化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书记先后10次考察北京,18次对北京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关键事项把关定向,深刻回答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十年来,北京首都功能显著增强、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在海淀西三旗地区,这里剥掉“白菜帮”,发展“白菜心”,以疏解整治促提升,曾经的建材城成为本市最新的一片创新热土。作为西三旗区域新地标,金隅智造工场走出了一条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创新之路,高精尖产业集聚效果愈发显著。

产业聚集

硬科技企业云集

走进金隅智造工场,现代工业风格的园区内,红外热成像测温机器人“把守”园区入口,行人会“偶遇”上路测试的无人配送车,园区中心广场还设置了可语音提示并感应开门的智能垃圾分类柜……科技元素在园内无处不在。老厂房迎来“金凤凰”,已实现200多家科技企业、5000多位科技人才的聚集,并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3家科创板申请上市企业、6家智能制造行业独角兽、9个北京市重点项目。

2022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期间,全球知名运动品牌ASICS(亚瑟士)推出了一款主打“赛后修复”的3D打印拖鞋——ACTIBREEZE 3D SANDAL,一经上市瞬间被抢空。这双爆款明星拖鞋背后的生产方,就是园区入驻企业清锋科技。

在清锋科技展厅,3D打印的隐形矫正牙套、眼镜架、弹力鞋垫等3D打印产品琳琅满目。“我们的光固化3D打印有全球领先的打印速度,相比普通3D打印提速百倍,打破3D打印速度瓶颈。”清锋科技首席运营官杨尚祐说。

移动机器人自由穿梭,屏下指纹识别又快又准,城市管理也用上智慧的“城市大脑”,给物流行业装上智慧“大脑”和“眼睛”的智慧物流仓里,再现了整仓多种类型搬运机器人协同运行的场景……在金隅智造工场内,旷视科技的“智世界”展厅里,你可以徜徉在这个三千多方米的人工智能与智能物联网体验中心,探秘各种让人们生活变得更智能高效的AI原理和落地实践。

一批有硬科技、有创意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公司在金隅智造工场集聚。孕育更多“未来之星”的成果转化、孵化加速台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在这里落子。

中科智汇工场副总经理田峥介绍,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现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及海淀区政府共同打造了中科智汇工场。目前,中科智汇工场已成为涵盖科技成果大数据研究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产业孵化加速等服务的科技创新综合体。

“科学家是我们这儿的常客。”在陈列有百余项创新技术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厅,中科智汇工场相关技术经理人说。过去,从科研成果到产业落地大约需要5年时间甚至更长,而在这里,从一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实验室走出的研究团队,到成立一家从事脑科学研究、脑部疾病治疗仪器研发的公司,再到工业样机完成并拿到二类医疗证、部分产品送往医院试用、取得更新技术突破……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我们为企业配置了技术经理人,协调需求匹配的三甲医院相关科室达成产品试用,辅助企业梳理股权架构、引入融资、寻找产业合作方,为企业的成果转化提供加速与助力。”中科智汇工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该企业已由一家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的团队,成长为一家在脑科学细分领域具有高壁垒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进入良发展期。

城市更新

成腾笼换鸟标杆项目

很难想象这样一座绿荫掩映、鸟语花香的创新型产业园区,几年前还是机器声轰鸣的金隅集团天坛家具厂。围绕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金隅智造工场走出一条智能制造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全市老旧厂房腾笼换鸟的标杆。

2016年上半年,金隅集团完成了天坛家具公司生产产能向河北大厂的整体迁移。传统制造业退出,高新产业接棒,“智能制造”这个词被金隅集团员工越来越频繁地提及,天坛家具老厂房开启腾笼换鸟的新征程。

2016年9月,金隅集团与海淀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金隅智造工场项目落地实施,并很快被纳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2017年3月,金隅智造工场正式纳入《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和“北京市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重点实施项目清单”中,成为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

老厂区并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土地上绘制智能制造产业的蓝图,实现真正的腾笼换鸟。“当时园区规划绿化面积达到了5万方米,为科技研发人员营造花园式环境。”北京金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叶菲介绍。

原有的家具生产车间经过拆除、加固、换新等改造升级,已旧貌换新颜。改造期间,金隅智造工场在不增加园区总体面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园区内85%以上的高举架,高荷载产业空间,把最稀缺的产业空间留给具备小试中试、检验检测以及小规模转产产业环节需求的“硬科技”创新企业。

“智造工场”的新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科创企业的目光。在海淀区政府和西三旗街道的支持下,园区精心筑巢引凤来,包括多家“独角兽”企业在内的一批优质企业陆续入驻,园区智能制造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叶菲介绍,金隅智造工场致力于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相比较传统家具制造业,金隅智造工场的改造升级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0倍。园区还正在打造吸引企业入驻的“软实力”。园区设立“I立方”智慧化运营服务台,围绕八大公共服务内容,分阶段为入园企业提供园区产业智慧运营服务,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空间与产业服务。园区还配备了1万方米的商业空间,服务配套设施逐渐完善。

功能升级

西三旗迎来城市更新新变化

金隅智造工场的未来发展有了新目标:将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落地,建立传统制造业向先进智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机制,未来2年至3年园区生产总值力争从50亿元达到100亿元,成为以“大信息及智能制造”为产业核心的创新中枢。金隅集团还将结合园区已入驻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科技资源,和海淀区共同搭建智能硬件展示台,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未来,海淀区及属地西三旗街道将携手金隅集团,通过存量工业土地的连片升级改造,串联起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建金中心、科实五金园区等项目,在海淀西三旗区域内形成“企业孵化、产业培育、企业办公、园区运营、基金投资”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闭环。

提起西三旗建材城区域,很多建材厂老员工都把“五厂一校”作为这一区域的代名词,金隅集团旗下的工厂和技校曾是这里的主人。“建材厂”走了,“高精尖”接棒,传统建材企业疏解腾退后,完成“腾笼换鸟”,变身为“高精尖”产业园区——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根据海淀区产业规划,园区将依靠区域内高精尖科研资源,明确大信息、大数据和高端装备研发为主的产业定位。其中科技园一期6栋研发楼期正式对外亮相,实现从“瓦片”到“芯片”的蜕变。紧挨着的科技园二期6栋研发楼也拔地而起,目前正在进行室内精装修及外立面幕墙安装施工,预计2023年6月竣工交用。科技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地标建筑。据了解,疏解腾退后的自有工业用地资源并非全部用于产业开发,科研产业用地仅占39%,大量土地将用于公共服务设施。

几年,北京先后支持和推动首钢老工业区、中关村大街、中关村航星园等区域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开发存量资源。“十三五”时期,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累计支持盘活存量资源、建设高品质载体项目56个,支持资金超1.4亿元,释放高精尖产业空间150万方米。

2022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将提升改造存量空间作为支持方向之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主体盘活存量空间,打造集中连片的科技产业园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中关村示范区大力推动原始创新,积极培育企业等创新主体,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努力做好体制改革的“实验田”、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出发地”。(记者 孙奇茹 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