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点:学非遗、画广彩,古风少年体验“广府”中秋
大洋网讯 又到中秋,再逢月明。今年的中秋节,有点不一样。10日上午9点半,20多名听障学生、健听学生、志愿者穿着精美的汉服,齐聚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这里,他们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和礼仪,体验广府非遗,描绘广彩瓷盘,度过了一个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中秋佳节。
本次“品味传统文化 喜迎中秋佳节——‘我们的节日•中秋’美术融合活动”由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兰桂堂广彩艺术研究院协办,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提供支持。记者了解到,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美术融合活动,能够帮助听障青少儿顺利融入社会,并且让孩子们在穿汉服、行汉礼、学非遗、画广彩等“沉浸式”活动过程中接受文化熏陶,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资料图】
“大家知道在古代,男子是怎样向长辈行礼的吗?长辈又是怎样向晚辈回礼的?”在活动现场,来自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的唐慧辉,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了汉服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以及中秋传统习俗和拜月仪式。在唐慧辉和志愿者的示范和指导下,孩子们学习了男子“揖礼”、女子“肃礼”、中秋拜月等传统汉族礼仪,近距离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一直深受小朋友们的关注和喜爱。活动现场,广彩广东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艺明、冯瑞华,向孩子们耐心讲解广彩瓷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现场的小朋友也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一起动手制作广彩作品。
胖乎乎的兔子、圆滚滚的月亮、五彩缤纷的花朵、形态各异的灯笼……孩子们用特别调制的广彩颜料在圆瓷盘上描绘出对中秋佳节的美好想象,寄托花好月圆、平安喜乐的真挚祝福和期盼。
与以往的非遗体验活动不同,当天来学习非遗技艺的孩子们中,有14名听障学生,他们兴致勃勃地穿上汉服,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着广彩制作的每一个细节。
“绘画有没有天赋,看临摹就能看出来,有些残障小朋友很有艺术天赋,临摹得又快又准,如果好好培养是很有前途的,希望他们能够坚持学习,也希望社会可以给他们更多机会,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广彩广东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艺明表示,10日上午的广彩制作中,他就发现了好几位有潜力的好苗子,其中就包括11岁的冼同学。冼同学的母亲告诉记者,冼同学患有听力障碍,虽然戴了人工耳蜗,但是听力还是比同龄人弱一些。自幼喜欢传统文化和绘画的冼同学目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次是他第一次接触广彩,能得到非遗传承人的肯定,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在非遗体验课开始的同时,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广州市青少儿美术作品展”也在10日开幕,本次残健共融青少儿美术作品展涵盖水彩画、国画、书法、剪纸等种类,展出听障和健听青少儿作品约60件。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作品既有描绘航天、科技、生活等欣欣向荣的图景,也有童话故事、传统文化故事里的经典场景,不少参观的市民也感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出众艺术天赋。
在活动现场,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吴翠红、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朱耀华给参展的孩子们颁发证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共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继续挥舞画笔,为实现多彩梦想而拼搏奋斗。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