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高新区:以“产业牌”聚“强磁场”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南昌高新区的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精密测量研发中心,记者见到了不少“90后”新面孔。28岁的中山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江俊杰,毅然选择跟随导师翟文涛扎根高新。团队研发的芯片抛光垫最快将于年内实现量产,将解决半导体生产过程芯片抛光关键材料问题。

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做强一个产业。这样的连锁效应正在南昌高新区持续上演。这里不靠海、不沿边,却如同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人才和项目。今年上半年,南昌高新区新增入库项目58个,仅从省外就引进博士21人、硕士122人、本科生732人。

年来,南昌高新区以产业留人,让人才出彩;以人才赋能,让产业精彩,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从政策引人到事业留人:以“产业牌”聚“强磁场”

在南昌高新区,人才因产业与城市“一见钟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几年前,江西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波婉拒了家乡沿海城市抛出的橄榄枝,选择把子公司落在南昌高新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南昌高新区拥有2.4万家企业,对人才需求旺盛。而该区深谙引才之道——产业规模足够大、实力足够强、台足够多,自然能形成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该区通过产业发力,不断壮大以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数字经济、医药健康、新材料为主导的“2+1+2”特色产业集群。

华勤是2017年落户南昌高新区的一家全球智能硬件ODM龙头企业。最初几年,公司仅把生产制造放在高新区,研发在外地。为了吸引高端人才来昌,让企业深扎根,该区全力支持华勤建设图灵研究院,目前企业研发正从沿海地区转移到南昌,三年内研发人员规模将达到2000人。此外,区内美晨、方大特钢、兆驰半导体等40余家重点企业均已设立研发中心,还吸引了一批江西籍人才回流。

人才“强磁场”激活发展新动能。在华勤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春秋电子等数十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南昌高新区,世界500强惠普公司也将订单导入南昌高新区生产,产业“虹吸效应”逐步显现。

从不愿来到不想走:用暖心服务拴心留才

今年3月,润芯感知科技(南昌)有限公司在南昌高新区注册成立,与此同时,企业从总部无锡调派了30名高管人才来到南昌。起初,不少人因担心解决不了住房问题不愿来。没想到,南昌高新区在企业注册之前,就拿出了30套人才公寓,让公司高管人才拎包入住。看到政府这般诚意,不少人才举家搬迁过来。

引才的后半篇文章是“留才”。南昌高新区通过用心办好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实现拴心留人。

产业聚集在哪里,人才公寓就建到哪里。年来,南昌高新区先后在艾溪湖周边、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高标准建设了1500套人才公寓,在南昌航空城建起了航空人才社区及大飞机之家,规划建设数字人才社区。为了满足企业个化需求,该区还给出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业自建人才公寓。

点滴服务彰显满满诚意。去年该区已为142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最又在忙着收集人才子女就学需求。为了让人才享受高品质生活,南昌高新区重点打造了艾溪湖美书馆、高新区图书馆、高新区美术馆、鱼尾洲公园等文化休闲场地。前不久,为了让人才不出高新区就能喝到一杯纯正意式咖啡,相关团队还特意跑到上海去招商。

人才会“用脚投票”。海归人才张祺杰夫妇选择在南昌高新区开办企业、长期发展;来自湖南的江西神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管骆丕洪打算在此安家……越来越多的人才与南昌高新区“日久生情”,不愿离开。

关注“塔尖”也夯实“塔基”:注重人才生态的培育

前不久,在南昌高新区2022年经济工作暨科技创新大会上,李小俚等一批优秀人才受到表彰。李小俚2016年在南昌高新区创办了一家医疗科技公司,凭借先进技术,公司开发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产品技术参数行业领先。虽然企业尚处于发展上升期,业务体量不大,但南昌高新区十分看重企业的潜力,给予了公司厂房免租等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活力所在。重视人才生态的培育,是南昌高新区一以贯之的坚守。该区约45万人口,有13万名产业工人。在关注高层次领军人才这样“塔尖”的同时,也注重夯实一般产业工人这样的“塔基”。

由于区内不少企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企业属于订单式生产模式,存在“潮汐式”用工现象。以龙头企业华勤为例,时用工在1万人左右,高峰用工可达1.5万人。为了满足企业灵活用工需求,南昌高新区依托区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起用工“蓄水池”。由区就业创业中心全员挂点区内重点企业,实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产业园30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闲时储备培训工人,确保企业需要时能随时上岗。(记者 钟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