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2000元“起步” 戈壁滩开出致富花

共筑中国梦


(相关资料图)

广东对口支援地区典型报道

前不久,记者从喀什疏附县城中心出发,去探访一个据说是“以2000元起步做乡村振兴”的村子。车辆行驶1个多小时,两旁的风景从建筑物渐渐变成郁郁葱葱的树木,塔什米里克乡党委书记彭永胜和两位广东援疆干部:来自广州市从化区卫生健康局、现任塔什米里克乡党委副书记的陈伟,以及来自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现任塔什米里克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的李远青一起站在路边等候着记者。

据了解,在广州援疆工作队的帮助下,塔什米里克乡这个曾经的“石头乡”面貌一新:干部们和当地群众一起修路、建设美丽家园,更在戈壁滩上种起了瓜果,吃上了“旅游饭”,今年8月该乡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民们不仅增收致富,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曾经的戈壁滩,如今种出了金灿灿的杏果。

2000元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民吃上“旅游饭”

今年40岁的彭永胜老家在湖南,从部队转业后就扎根新疆,先后在多个乡村工作过。2021年3月,彭永胜被调整到塔什米里克任党委书记,与他一起的还有2020年4月来到这里的陈伟和李远青。

“‘塔什米里克’就是‘石头多多’的意思,我们乡是出了名的‘石头乡’,从前到处都是荒芜的戈壁滩。”彭永胜介绍,“全乡人均1.2亩地,种一点玉米小麦,条件好一点的能养上四五头牛,条件不好的话就养几只羊和鸡。而且这里是位于帕米尔高原山坡上、疏附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距离县城核心区域42公里。这里建物流、配送中心不像县城核心区域那么方便,乡里部分农户的思想也相对滞后一点,这些成了影响群众增收的主要因素。”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彭永胜和陈伟、李远青一起商量,首先是要鼓舞士气。“我们先要想办法把干部留住。”

“乡村振兴其实大家都还在摸索,而驻乡的陈伟、李远青和当地干部一道在塔乡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广州援疆工作队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徐志谦介绍,“广州来的干部有一个特点,就是见多识广,他们结合当地资源,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

314国道是从疏附县去塔什库尔干县一个著名景区的必经之路,彭永胜和陈伟、李远青就想到,做一些交通驿站之类的沿途设施来吸引客流,为农民增收。但当时资金不够怎么办?彭永胜决定从乡政府的项目款项中挤出2000元,“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我们哪怕先盖个凉亭也是有用的。”但当时2000元也只够付一些材料费,需要石头了他们便就地取材;至于人工费,他们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于出力修造凉亭的村民,为其颁发“能工巧匠”的荣誉证书,并盖上村党支部印章以示鼓励。

就这样,彭永胜等人用这2000元盖起了一座“援疆亭”,并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村、每个小组把当地的小公园、小广场也搞起来,带领村民建设自己的家园。

随后在广州援疆工作队的协调下,广州市从化区为这一项目争取了100万元资金,让他们得以在沿途修建起休闲广场和餐厅、农特产品展示厅等,很多去往塔什库尔干县旅游的游客都会在此驻足、消费,让不少村民有了旅游业方面的收入。而在广州援疆工作队的帮助下,塔什米里克乡2021年11月入选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8月入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广东援疆干部带领村民开垦荒地、播种杏核。

不到20天 干群修出4.2公里“民心路”

在塔什米里克乡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前,整齐的绿化带隔出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界线,平整的路面秩序井然——这对于当地村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这是434县道贯穿我们乡的一个主要路段,此前从来没做过车道分离,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对学生们来说存在安全隐患。”2021年9月,彭永胜和陈伟、李远青决定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先和村民一起商量,干了这个事有啥好处,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讲清楚了,大家都很支持。”彭永胜和陈伟、李远青以及乡里的干部于是带领群众开始了“5+2”“白加黑”的修路工作,大家加班加点修路,从晚上一直干到天亮。“我们大家不分彼此,所有参与修路的人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这4.2公里的路没花多少钱,不到20天就干完了。村民们都说‘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干修路这么大的事’,特别有成就感。”

彭永胜介绍,当时修路没买现成的混凝土,而是用搅拌机搅拌水泥沙和石子,为此搅断了6根钢丝。“这条路修完之后,就几乎没再发生过交通事故。农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实实在在为了他们建了安全的路,看到广州援疆干部对大家的帮助。”

彭永胜感慨地说:“如果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好多事是干不成的。事实证明,团结带领群众,可以花小钱办大事,让参与者都有成就感。”

吃着戈壁滩上种出来的“黄金果”,当地农民笑逐颜开。

修复戈壁滩种瓜果

“百万元投入将换千万元产出”

2020年,陈伟主动联系多家援疆企业,先后帮当地群众销售西兰花、土豆、花菜、豇豆、西葫芦、白皮洋葱等蔬菜约587.21吨,销售金额约77.98万元,并对接企业派出工人到该乡采摘木亚格鲜杏、西瓜、桃子等水果,销售金额约27.41万元;其中仅收购木亚格杏干0.65吨,销售金额便达6.95万元。自此,他发现了木亚格杏带来的商机。

2021年10月,忙完了修路,彭永胜和陈伟、李远青又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修复荒芜的戈壁滩,开垦1000亩戈壁荒地用于种植木亚格杏。“再冷的话种下去就没效果了,所以我们要赶在11月份之前全部种好。”

“第一步就是育苗。在戈壁滩上育出来的苗子抗高温、高碱,以后移栽在戈壁滩上存活率就会很高,因为它适应了这种气候。”陈伟说。然而,在贫瘠的戈壁滩上育出杏苗非常不易,大家要先把选定的苗圃地上的石头挖走,然后将推条田多余的土运到戈壁滩上安装滴灌、铺膜,再挖3~5厘米的小坑,两个人分一行,把毛杏核一颗一颗种下去。

“那时天气已经很冷了,大家趁着中午的时候赶快种下去。我们裹着大衣一粒粒地播种,全身都冻透了。”播种能否成功,当时大家心里也没底,但和技术专家经过多次论证后,他们还是下定决心种植,然后细心地浇水,还要防着动物的侵害,像照顾小孩一样看着它长大。中途遇到杏苗死了几棵的情况,他们赶紧请农业专家查看原因,发现在浇水的情况下,土壤经过白天的暴晒,晚上再失水,盐分会变得更大,所以就改变了浇水的方式,并为土壤补充营养液,保住了幼嫩的树苗。

一个月的时间里,彭永胜等人一共栽种了189万株苗,而十个月后,这里已是满眼翠绿,树苗存活率达到90%以上。“我们很喜欢晚上到这里坐一下,很有成就感。现在,厚度只有20~30厘米的土壤中也能长出杏苗,这就是科技创新。明年三月嫁接,十月出果,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得到收益,这里会成为优质的木亚格杏园。农民们看了都说‘这是石头上开出来的雪莲花’。”彭永胜说。

徐志谦介绍:“这个项目也是广州援疆‘一乡一品’工程,我们投入了100万元启动资金。三年之后这地方1000亩地,如果按保守估计,一亩地产500公斤,每公斤卖20元计算,那就是1000万元,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户均增收5000元。”

“不仅要种树,也要长期和近期收益相结合,要不农民今年光种树了没有收益。”彭永胜和陈伟等人随即又谋划着,让家庭条件差一些的农民在他们开垦的条田里种点西瓜。“高达60℃的昼夜温差让这里种出的西瓜比别处更甜,一家分一条田,当年就能见效,今年一条田的西瓜卖到了3000元,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而为了生态修复兼顾农民受益,他们还在附近撒了一些苜蓿草种子,“现在农民已经割了一茬了,还可以再割一茬。看着从前的石头地里长出了西瓜,农民们都在感叹科技的力量。” 彭永胜说。

“戈壁滩上种出西瓜”也让塔什米里克乡成为科技创新示范点,和附近荒凉的戈壁滩共同构成了一种对比美,也渐渐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科技的力量,让石头地里种出了西瓜。

援疆两年半

助农民增收800万余元

到目前为止,陈伟和李远青已经在塔什米里克乡工作两年半,“之前主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现在是转型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彭永胜今年至少催了陈伟10次,让他回广州休假,但直到现在他也没休假。“广州援疆干部很谦虚,他们走遍了我们这里条件较差的农民家庭,但从不揽功。” 彭永胜说。

2021年,陈伟和李远青联系广州市天河区、从化区帮扶销售4000多箱木亚格杏,并组织援疆企业收购木亚格杏约400吨,给全乡农民增加收入800万余元。李远青表示,为了让更多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他们在这一年里还相继在当地盖起了酒厂、豆腐厂、酸奶厂、凉皮厂、馒头厂、洗车厂、“喀什味道”餐厅、乡级农特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等。

彭永胜介绍,招商引资此前一直是困扰塔什米里克乡发展的短板,2021年以来,陈伟和李远清陆续组织3家养殖企业专业人士到当地考察养殖环境,去年9月份签订了塔什米里克乡15村扶贫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聘请工人8名,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在推进“致富带头人”工作中,已完成2个致富带头人项目,分别为塔什米里克乡12村面粉杂粮加工厂和6村木亚格杏加工晾晒厂,总投入资金约150万元。

徐志谦也表示:“在凝聚人心、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方面,广州援疆干部做了很多的事。”

“这里现在既有生态效应,又有经济效应,还有社会效应,凝聚了人心,促进了民族团结。”彭永胜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

关键词: 塔什米里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