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全力推动“东数西算”项目落地 有力支撑各领域算力应用服务
近年来,银川市深入实施数字赋能战略,全力推动千兆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东数西算”项目落地,奋力开创数字政府新局面。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已建成城市级、企业级数据中心10个,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4.44Tbps,每万人5G基站数达17.3个,有力支撑各领域算力应用服务。
银川市以两级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为抓手,以深化数据“聚、通、用”为关键,以“智慧社区”为载体,全面赋能城市智慧化发展,推动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成了“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治安、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i银川”App等一批覆盖政务、民生领域的智慧化项目,不断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智慧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各县(市)区分别获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字乡村试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等,银川市数字城市指数2020年挺进全国50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2021年位列全国第14位、位居西北前列,“数字银川”惠民善治迈上新台阶。
智慧城市“耳聪目明”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智慧银川的“最强大脑”日益耳聪目明。银川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正加快推进数据共享应用,沉淀数据6.8亿条,初步实现了全市信息化系统的应接尽接;创新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建立了平战融合、联席指挥、分类处置、网格化管理、多渠道发现等运营管理、指挥调度机制,协调处置各类城市运行管理问题200万余件和市民各类来电500万余件;创建数据分析研判制度,对城市运行管理中区域性、群体性、季节性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为各级各部门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归集联动城市驾驶舱、民生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多个主题场景,打造交通枢纽、城市易涝点等多个视频预案,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事件的智能感知和智慧分析。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成为近年来银川市数字化、智能化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线上一网申报、后台一网审批、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一网通办的新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成熟。2022年上半年,全市涉及项目报批、市场准入准营、社保医保、住房保障、公积金等审批和便民事项网办率由去年的68%提升至72.2%,一网通办事项由去年的35%提升至63%,掌上通办率由去年的19%提升至28%。
数字经济集聚新动能
由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银川市吸引了一批领先企业,产业集聚态势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效能凸显,电子信息制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区77%,软件和信息技术规上企业占全区比重超过90%。
苏银产业园积极构建新能源、医疗健康产业新集群,培育发展“东数西算”大数据等产业。依托海归小镇,打造以医疗器械生产制造为核心,融合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集群,目前已签约运营好大夫、景云、肺诊网、沃美达等13家医疗健康企业。同时,园区引入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和天云数据,在银川大数据中心(一期)落地机架508架,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约2000余台,为国内外大型云计算和互联网公司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和数据存储处理服务。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落地苏银,国科超算、中科智谷超算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当中。
苏银产业园打造的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和“智慧苏银”App,依托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整合企业经营、政务服务、基础设施等大数据资源,与银川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运营模式,实现园区经济运行、能耗双控、项目建设等统一管理运营目标,有效提升园区运营决策能力,逐步实现园区的数字化运营。
目前,银川市正聚力打造区域算力应用服务的新高地,促进东西部协作发展。做长做强数据中心产业链,上游重点发展配电、制冷、IT设备等数据中心关键环节配套硬件产业,中游积极承接东部数据加工、治理、清洗、内容服务等偏劳动密集型产业,下游重点发展云服务、数据融合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算网服务与应用产业,与中卫两地联动、错位发展,形成承接宁夏、辐射西北、服务全国的区域算力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
“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努力打造经济、治理、生活数字化‘三位一体’的数字银川,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银川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徐佳敏 张 敏 何娟亮 张 璞 马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