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 黑河市构建多元化基层治理新体系
“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经验”,是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近年来,黑河市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级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丰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调防结合,夯实基层基础,细化治理单元,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基层治理新体系,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黑河版。
2021年,全市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排名全省前列;逊克县卫东村连续36年无信访、无黄赌毒、无刑事治安案件,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平安建设典型”;爱辉区小乌斯力村夯实“微网格”,推进乡村善治,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党建统领 源头预防矛盾风险
坚持党建统领,形成协同共治强大合力。黑河市积极强化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法治保障作用,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把党的政治优势最大程度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
实行村(社区)党支部1名支委联系指导10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帮带5至10户的“1+10+N”机制,建立“五老”人民调解组织,及时解决群众烦心事忧心事闹心事。全面实行法调、检调、公调、裁调、访调对接,推进“一站式”服务和调解结果司法确认。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1万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27件,调解成功率达95.8%。全面做好“八五”普法工作,多形式多渠道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形成全民守法浓厚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整治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失信败德活动,持续开展文明乡镇、平安村创建活动,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市文明村镇创建率达71%以上,平安村创建参与率达100%。
法宣前置 管服结合构良序
群众路线走得越实,“枫桥经验”的旗帜就能越擦越亮,黑河市全面加强基层治理网格化、科学化、法治化建设,打通基层治理堵点、痛点、难点。
出台《黑河市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意见》,划分3774个网格,配备网格员3774名,推进30家市直部门677人以及各级职能部门力量下沉网格,实现治安、查违、城管等13大类、37中类、254小类社会事件的日常巡查、分级报送、分派流转、处理反馈、回访评价、结案归档等全周期闭环治理。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县(市、区)城区主要街面、进出城口,乡镇、村屯(社区)主要进出口等重点部位全面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在全省率先实施机场、车站、口岸、商场等交通枢纽和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和人证票采集验证系统建设。围绕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先后制定出台了《黑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黑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黑河市城市供热用热办法》等多部法律规章;在全省率先制定《城乡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条例》,已进入人大立法程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将纳入法治化轨道。
科技引领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治理重心在基层,治理重点靠服务。黑河市积极建强用好服务平台,努力把服务送到家、抓彻底、做到位,让群众更省心、更安心、更暖心。
全市6个县(市、区)和7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综治中心,月均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逊克县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孙吴县创新推行“小鱼易连”线上调解,被评为国家无信访县;五大连池市全力打造“网上律师事务所”,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的远程视频对话、语音咨询和文字交流服务。
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四级城乡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整合综治网格信息平台、城管12319热线、12345市长热线等资源,创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方法,实现信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市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流转事件、处置问题、诉求7000余件(次)。
建立“1、3、5分钟”快速反应处置机制,着力打造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平台。将“一社区(村)一警(辅警)”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平台建设,全市78个社区配备社区民警287人,占派出所警力的52%,567个行政村“一村一辅警”达到全覆盖。(记者 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