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西夏区“非凡十年”蓝图绘到底 地标的诞生成为城市发展的象征
银川市西夏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创了高质量发展“黄金期”,先后荣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等10余项“国字号”荣誉。
一份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彰显出西夏区在这“非凡十年”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综合实力不断跃升的强劲态势。
地标 城市发展的象征
十年来,西夏区有哪些变化?在西夏区生活了20多年的张淑兰从西夏区的地标讲起。
每一个经典地标都背负着城市的经济使命和形象。因此,地标的诞生也成为城市发展的象征。
张淑兰说,十年前,提起西夏区想到的是宁夏大学、镇北堡西部影城、贺兰山等。现在提起西夏区,映入脑海的是紫色的葡萄、中关村、志辉源石酒庄、怀远夜市、漫葡小镇、西村海棠、贺兰山运动公园、昊苑村、银川市公铁物流园……
地标的变迁,是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次又一次的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2年,西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4.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4元;2022年上半年,西夏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
今年1月12日,宁夏储芯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中心项目正式投产。该中心是宁夏第一个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填补了银川市在芯片封装测试领域的空白。宁夏储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落户西夏区,带来的是国内顶尖的集成电路存储产品设计研发、芯片封装测试等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他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主引擎。十年来,西夏区工业转型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5.5%。葡萄酒产业融合增效,培育特色酒庄28家,新增列级酒庄16家,综合产值33亿元。文旅产业全域突破,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0亿元,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15%。
银川中关村双创中心无疑是西夏区数字产业最显眼的坐标。该中心成立1周年之际,累计签约入驻各类创新企业83家,创造产值近2亿元;成立2周年之际,累计签约入驻各类创新企业22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亿元;4周年之际,400余家创新型企业聚集成长。
迭代 向着未来的方向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本质在于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变革,即生产方式变革。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引领地位的生产方式各不相同,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呈现出动能转换的特征。
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形势变了,发展任务变了,增长方式也应随之而变。
十年来,西夏区充分发挥银川科创新城引擎作用,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创造性地建平台、引项目、促投资、优环境,在质量结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的全面重塑中,迎来了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和关键性变化,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协同银川经开区一体化发展,“三新”产业加快布局,中环科技、隆基光伏等新材料企业落地投产,新型材料产值同比增长36.9%。实施共享装备、赛马水泥等11个技改项目。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种植基地稳步建设,新增种植面积1500亩,葡萄酒产业数字化交易平台测试运行,美贺、宝实等4家酒庄通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专用标志认定,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宁夏枸杞协会挂牌落户西夏区,进驻杞融农业等枸杞企业8家,吸引“沃福百瑞”等枸杞品牌35个,认证“两品一标”名特优产品8个。
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建设纵深推进,依托葡萄酒、温泉、影视等优势资源,创新葡萄酒庄游、温泉养生游、乡村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新业态。精心打造旅游度假酒庄、漫葡小镇康体疗养、志辉源石健身休闲等特色度假产品;创排《贺兰山盛典》等一批文化演艺作品,推出西夏团花系列新品文创产品30余款。开发徒步登山、自行车骑行、酒庄马拉松等运动旅游项目,丰富和完善度假区旅游供给链。打造天籁艺术村、山边儿童美术馆、大象公社等贺兰山文旅新地标,精品民宿引客驻留,漫葡小镇、怀远观光夜市双双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电子信息、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新建上海、西安、深圳等离岸孵化器20个,建成宁夏水联网数字治水产业园,汇集中交养护、中移物联等数字治水企业50家。建立京银合作、东西协作机制,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开花结果,“一中心一基地”齐头并进,获评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自治区双创示范基地、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自治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新业态产业培育基地快速成长。科梦奇人工智能、阿凡达机器人、IBM车库等创新企业聚集发展,枸杞文化创新中心落地见效,洛客宁夏创新设计中心获评自治区大学生双创实践基地。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丰树物流园建成运行,鸿河绿色汽车产业园高效推进,首列返程进口木材班列顺利入境,中欧班列实现重去重回。
生态 伴着绿色一起成长
贺兰山下,最美西夏区。这是西夏区的生动写照与足够自信。
2012年以来,西夏区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建成了同心路特色街区等一批亮点工程,建成了兴洲北街、团结村公路等32条城乡道路,实施了星光巷、萌城巷等15条街巷改造,实施了西双苑公司、橡胶厂周边整治开发等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
城市框架总体拉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逐步完善。累计新增人工造林2.18万亩、补植补造0.11万亩、森林抚育1.7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0.6万亩、退化林分改造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76%。
2021年底,西夏区优化“一廊一轴三区”城市空间布局,建成区面积扩大至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32.39万人增加到45.3万人,城镇化率提升至92.21%。
不止如此,经过十年发展,西夏区城市路网内联外通,沈阳路、宝湖路、六盘山路向西穿过包兰铁路,宏图街、文昌街、金波街互联互通,贺兰山西路、大连西路、怀远路改造提升,城市发展更加紧密。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建成投用,银西河、典农河畅连畅通,24公里“之”字形水系环绕城区南北。高标准推进园林城市建设,新建丽子园小微公园、红领巾小游园、朔方园等30个小微公园,绿化改造提升学院路、运材巷、玫园巷等14条街巷,公园布局更加优化,绿地面积持续增加,城市绿地率达到42.89%。3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压茬推进,75个老旧小区524栋楼宇旧貌换新颜,6.3万户居民住上“暖心房”,圆了“优居梦”。美丽乡村建设纵深推进,打造了昊苑村、镇北堡村等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
贺兰晴雪刷爆朋友圈,贺兰山岩羊和游客亲密接触……西夏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银川都市圈西部生态屏障更加牢固。这些和谐美景的背后,是西夏区矢志不渝的追求。
西夏区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五年来,投入资金6.8亿元,统筹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城乡污水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PM_10、PM_2.5浓度持续下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典农河、犀牛湖等水体质量稳步提升,建成区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水源地污染源突出环境问题顺利化解,危固废全程监管。生态治理修复矿坑6000亩,新增人工造林2.1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75%提高到12.76%。
美好 可见可感可得
一则报道,吸引了银川市民王洪明的目光。
今年6月22日,西夏区政府与银川一中、银川二十一小、银川二十四中、银川市实验小学、银川市第一幼儿园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近年来,西夏区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人才强区工程,充分发挥教育在推动科创新城产教融合、职住平衡、吸引集聚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力打造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教育服务基地“教育小镇”。王洪明高兴地说:“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城市更新、小区改造、公园建设……这十年,西夏区“家门口的幸福”越来越多。
“走出家门即可到达公园。”
“老楼不但全都重新粉刷了,而且还穿上了‘保温衣’。”
“小病在社区卫生院就可以看。”
西夏区居民纷纷点赞十年间可喜的变化。
2021年,西夏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02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16人。整合资金5372万元,支持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团结村枸杞芽菜加工车间等20个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投资1.6亿元,实施教育质量提升项目21个,西夏区第十七小学、四季幼儿园等13所学校、幼儿园投入使用。全面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自治区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建成投用,培育“健康细胞”示范点110个,医保经办服务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近年来,西夏区下大力气补足民生短板。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77%。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同阳新村整村脱贫出列,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消除,202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929元、15008元。就业创业扎实有效,新增城乡就业4.2万人次。健康西夏行动全面开展,县域综合医改有序实施,医保基金打包付费落实落地,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区)。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奔跑不辍。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夏区这座年轻的城市“整装再出发”,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先行区示范市和现代化新银川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对外开放新高地、贺兰山生态保护示范区、葡萄酒产业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奋力谱写银川科创新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乔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