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区网格管理如何运转?白云区网格长这样说

大洋网讯 “居民的支持和理解是我们最大的底气。”自11月1日以来,广州民营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吴楠已先后担任同德街恒丰第2网格、同德街鹅掌坦第3网格和同德街粤溪第6网格的网格长。

作为网格长里少有的“女将”,她告诉记者,“落实核酸检测、做好物资配送、保障特殊人群、响应居民诉求这一项项工作都要靠我们整个团队一起完成。”在这个过程里,她全天候待命:凌晨两三点接到第二天行程调整的电话、凌晨四点多前往居民家里及时送临产孕妇去医院.....这些事情在她看来已是寻常。


(资料图片)

“我们的队伍特别有战斗力”

疫情期间,白云区启动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与平常的社区网格有所不同。作为应急机制,白云区对高风险地区划分网格,网格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最少也有两三个,像吴楠目前所在的粤溪则划分了6个网格。每个网格里的居民通常不超过2500人。一般情况下,一个网格会由1名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网格长、10名机关干部职工、1名医护、1名警察,带领基层堡垒力量中的40名网格员和村社干部、若干志愿者组建网格专班。

由于白云区内有很多城中村和老旧小区,迅速进入角色、熟悉网格情况,是每个网格长的首要之务。“我在10月31日那天接到电话,11月1日早上7点就进入了恒丰的网格里。”在吴楠看来,作为一名网格长,最大的挑战是要在最短时间里摸清情况,“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一般只待7天到10天,现在最快的5天就解封。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摸清底数,最初的几天里往往都要忙到半夜两三点。”

“还好的是,我们的队伍特别有战斗力,谁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吴楠最初的队伍里,除了民营科技园管委会的几位同事之外,其他还有很多来自园区企业的支援力量。疫情当前,这些曾经是园区服务对象的企业,充分展现出了民企担当,不仅捐款捐物还“捐人”。有的志愿者就是企业里的一线工人,无论什么时候,送菜、扛煤气罐,他们都是二话不说扛在肩膀就上楼;有的志愿者直接就是企业的老板娘带着自家亲戚一起上,为的是不想让员工来担风险,来了之后还自掏腰包为社区里的老人买他们想吃的水果送上门。

到了同德街粤溪第6网格,吴楠的队伍里新增14名老师,这些手执教尺的“文弱书生”一样穿上“大白”去送菜、去运送物资。让她尤为感动的是带队老师,“队员们是可以分为两个班次,但他作为带队都是盯全天,自己的队员跟不上,他就自己上。”

“无论是企业员工、企业家或是老师,大家都在抗疫里担起了最基础的工作。”吴楠不无感慨地说,“没有这支队伍的力量,完全依靠社会化的力量很难快速形成这样有力的队伍。”

“服务群众一定要有耐心和热心”

有了有力的队伍,网格又是如何运作的?“管控区里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好核酸检测,对于足不出户的高风险区居民要组织上门采集,前一天晚上就要和医护沟通好,明天有多少个医护能过来支援,我们就要相应配好多少个工作人员。”吴楠说。

同德街粤溪第6网格里有将近1500名居民,为了保证在早上就完成高风险地区的核酸采集。每天早上6点半,她和队员们就要到达网格。参加完院感培训、吃好早餐后,医护和志愿者出发,一层层上楼为居民采集核酸。与此同时,负责物资运送的另一组志愿者,也在领好物资换好衣服之后出发。

而吴楠作为网格长,主要是统筹网格内整体的抗疫工作:网格当天的防疫物资领回来了吗?核酸推进顺不顺利?各个微信群里居民的诉求有没有及时解决?垃圾清运有没有遗漏?一项项工作都要现场盯好。

“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要将收回来的试管移送到统一接收试管的医护那里,第一时间形成数据,才能保证早出结果早发现病例早转运。”到了下午,吴楠和队员们的重点就是物资配送和补采核酸。根据目前的防疫政策,居民可以网上下单写清楚自己所在的网格,快递或外卖被送到指定的物资接收点后,专门负责物资配送的志愿者会将大家购买的物资送到家里。“我们的物资配送一般到晚上八点就截止了,大部分居民也都对此表示理解。”

至此,吴楠和队员们一天的基本工作就结束了,除了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可以回到酒店休息。除了这些看似平淡的工作之外,吴楠更多的工作是处理应对居民的突发情况:耐心安抚有情绪的居民、配合街道指挥部转运阳性病人、照顾网格里的重点关注人群......“就在这个网格里,我们就服务过特殊人群30多人次。”

有时候网格里也会发生一些平时正常生活中也相当棘手的事情。“比如有一家人刚封控就发现家里马桶堵了,我们连夜安排人员上门处理疏通,结果到了第三天又堵了。他们楼下的居民又担心他们马桶堵塞会排到自己家,希望我们安排人员入户消杀。”对于这些事情,吴楠都要带着团队逐一去解决,“服务群众一定要有耐心和热心,否则的话很难做好这些。”

网格里的孕妇也是吴楠重点关注的群体。在同德街鹅掌坦第3网格时,她就遇上了有孕妇39周加6天半夜要去医院。“凌晨4点,孕妇感觉不适,马上联系了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护车一到,就由‘大白’把她接出来送上车。”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

图/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