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116万元培育13个公益项目,公益创投助力南沙公共服务再优化

心理咨询师为来穗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招、社区微创投助力社区友好环境建设、志愿者开展系列临终关怀服务……日前,记者从第九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服务南沙项目交流座谈会了解到,过去一年,第九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共资助13个公益项目落地南沙,在养老服务、残健共融、社区治理和未成年保护等领域开展公益服务。


(相关资料图)

赋能:多个公益创投项目落地,助力民生公共服务再优化

记者了解到,第九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的公益项目中,服务南沙区域的公益项目共13个,已投入116万元,涉及为老服务、助残服务、未成年人服务、救助帮困、社会治理等五大领域,成为了当地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力量。

其中,“养护管家-南沙区偏远村落特殊长者居家养老支持计划”联动了企业、社区、社工、家庭、志愿者,通过知识传输、能力提升、培训师资等方式,有效增强照护者家庭照护技能和专业性,为缓解居家养老的日常照护压力提供了有效的社会创新思路。“家友同行”精神复康人士家属支援项目在评估需求后,累计为24户精神复康人士家属提供了320次喘息服务。在相关负责人看来,精神复康人士在照护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缺失,需要从个体、家庭、社会层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而社会组织恰恰发挥着修补和链接的作用。

此外,立足南沙本土特色的“促进南沙困境家庭发展行动”项目旨在为困境家庭、单亲家庭和失独家庭赋能,促进其能力提升与发展。“来穗青少年心理关爱服务”项目则聚焦亲子关系,通过探坊、个案、亲子系列活动,持续为来穗亲子家庭提供陪伴和支持,回应来穗家庭、青少年心理服务方面的巨大需求。

展望:大多公益项目仍需跳出“项目思维”

在座谈会上,有专业人士认为,民生公共服务是一项长期工作。而“公益创投项目形成的服务经验如何优化延续和复制推广”成为了座谈会上多方的聚焦点。在这方面,“幸福半径”社区微公益创投项目将“公益创投”的模式从市区复制到南沙社区,以“培育人”的身份培育和孵化社区公益项目。

“心友伴之运动康复支持计划”的创投主体——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改变从不是一年几个月就可以促成的,我们一直在探索运动康复的方向,也正是因为持续有方向地努力,社会对心智障碍青年才有足够了解,我们支持的一些心智障碍青年也积累了一定进步,进而推动了真实就业,延申出后续的支持。”

“公益创投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平台,可以引导机构更清晰地围绕自己的使命愿景而行动,避免为拿项目而拿项目。”在不少公益人士看来,社会资源应聚焦于持续有效的内容,形成有力的引导。广州市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亦表示,要形成公益品牌,不能仅看服务数据,“研究同样重要,我们要看到最缺服务的是谁,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服务,更精准地支持有需要的人,并带来实际效果。”

突破:深化大湾区合作,或引进港澳非政府组织社会服务模式

记者在座谈会上了解到,如何借助公益创投平台,探索持续长久的公益创新,推动相关议题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关心的重点。南沙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区社会组织党委副书记李颖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建设发展是日后的重点任务,未来也将启动南沙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

南沙区民政局党组成员、挂职副局长印锐透露,接下来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平台,不断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关于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的各项要求和具体举措,结合基地传播展示、交流合作、培育发展、项目对接、智库研究、综合事务六大功能,引进港澳非政府组织社会服务模式,双向流动盘活公益创投养老服务、残健共融、社区治理和未成年保护等领域“活水”,共同为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发力。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凌则表示,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走到第九个年头,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各创投组织的积极参与和付出,得益于专家、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希望广大社会组织、专家、社会力量共同携手,以公益创投为平台,“引进来,走出去”,共同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交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关键词: 公益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