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推荐:2014年以来,去年广州城市热岛强度最弱
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日前发布《2022年广州市城市热岛监测公报》(下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广州城市热岛强度为1.0℃,较去年低0.3℃。热岛强度较强的区域主要在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西部、天河区西南部、白云区西部、花都区中南部、黄埔区南部、番禺区北部、增城区南部和从化区中部。与2021年相比,除花都区外,其余各区大部分地区2022年平均气温热岛强度有所减弱。
北京街、琶洲街、南源街等热岛强度相对较强
根据广州12个城市代表站年平均气温计算,2022年城市热岛强度为1.0℃。2014年以来广州城市热岛强度总体呈减弱趋势,2014年的城市热岛强度最强,达到1.5℃,2022年的城市热岛强度最弱,为1.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空间分布上,2022年平均气温热岛强度较强的区域主要在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西部、天河区西南部、白云区西部、花都区中南部、黄埔区南部、番禺区北部、增城区南部和从化区中部,热岛强度超过1℃。其中白云区江高镇,番禺区洛浦街,海珠区琶洲街、沙园街、滨江街,花都区花东镇、新雅街,荔湾区南源街,越秀区东山街、北京街等地的城市热岛强度达到1.5℃~2.5℃(中等强度)。
城市热岛效应较弱的区域主要位于从化区西部、花都区北部,热岛强度在0.5℃以下。与2021年相比,除花都区外,其余各区大部分地区2022年平均气温热岛强度有所减弱。花都区大部分地区、从化区中北部、黄埔区北部、白云区西部、增城区中北部、海珠区中北部、番禺区中北部、南沙区中部和东南部2022年平均气温热岛强度有所增强。
热岛强度的高值主要出现夜间
2022年广州市各季节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0.9℃~1.1℃,与2021年相比,各季节热岛强度都有所减弱,降幅在0.1℃~0.5℃。其中春秋季广州市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1.1℃,全年最强。
2022年广州市城市代表站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的热岛强度平均为0.9℃,各地夏季平均气温热岛强度小于3.0℃,符合住建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对城市热岛强度的要求。
另外,2022年广州各城市代表站逐时热岛强度呈明显日变化特征,从12个城市代表站平均热岛强度日变化来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07-09时为下降时段,10-14时为相对稳定的弱热岛时段,15-19时为上升时段,20-06时为稳定的强热岛时段。热岛强度的高值主要出现夜间(20-06时),天河区石牌街、增城区荔城街、从化区城郊街的热岛强度均达到了3℃以上;热岛强度的低值则主要出现在白天(9-15时),城市代表站平均热岛强度低于0.7℃。
建议:加强城市园林绿化
据介绍,根据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城市热岛强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市3.3%的区域热岛强度达到中等程度,51.2%的区域强度为弱,余下为无,没有出现强和极强级别。
针对广州市目前的城市热岛效应状况,气象部门建议合理规划城市通风廊道,引风入城。专家认为,城区密集的建筑群造成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增加,对风的阻力增大,使得城区内的热量不易散失,针对广州城市热岛强度较强的中心城区应按照盛行风与郊区生态冷源构建主通风廊道,同时要注重城区内部次级通风廊道的规划。
气象部门同时建议加强城市规划中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城市规划与区域气候环境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为确保区域规划科学合理,在高密度的城市开发建设,空间开阔程度以及建筑物覆盖率、建筑排列布局方式等方面均应开展气候环境研究和气候可行性论证,最大程度发挥生态冷源和城市通风廊道的作用以降低热岛效应,减少因规划设计不当而导致的气象和环境问题。
气象部门建议,应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推进建筑节能,调节局地小气候。采用高反射率地表材料、园林绿化、新增水体、绿色屋顶等改善城市下垫面热力学特性,进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针对热岛强度达到中等程度(1.5℃~2.5℃)的镇街可通过新增绿地面积,使用孔隙性材料改善不透水下垫面层,推进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材料,逐步改善局地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气象部门还倡导使用绿色能源,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温室气体会阻碍地表热辐射向高空传导,使热量聚集在地面,从而加剧城区内气温的升高,因此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同时在科普工作中加强减缓热岛效应的宣传。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