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夺锦·一线行动丨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启动:算出数字化“新未来”|当前热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日,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面向全球开放,设置了绿色能源、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前沿科技五大赛道,参赛团队可自行选择方案创新赛、优选算法赛、“揭榜打擂”专题赛三个组别提交参赛作品。

其中,优选算法赛由广汽集团、南方电网、工信部电子五所、广州地铁、唯品会、琶洲实验室、百度等提出赛题,包括“基于多目标、多源数据扰动预测的智能排产算法赛题”“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自动检测输电线路通道隐患算法赛题”“动力电池健康度预测与估计算法赛题”“城际铁路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编制模型赛题”“电子商务场景推荐算法赛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评估赛题”“基于文心CV大模型的多任务联合训练赛题”。“揭榜打擂”专题赛由广州市工信局、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政务数据局、海珠区政务数据局出题,包括“人工智能算法安全评估赛题”“面向新一代人机交互的神经解码算法赛题”“民生领域公共数据产品赛题”“琶洲会展交通优化算法赛题”。

算法究竟是什么?不同人的定义也许不尽相同,但对于去年获得第一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季军的呜啦啦科技来说,算法是研发全球唯一量产的手语翻译手套的关键所在。

听力障碍者戴上翻译手套,连接上手机里的专用APP,无声的手语便自动转成手机里的合成语音并实时播报……该公司总经理于维佳告诉记者,能顺利实现手语的翻译,离不开先进的AI算法和“柔性传感器”。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公司获奖的算法可以自主学习、进化以适应使用者的肌肉记忆、手语习惯等;另一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传感器”能检测每个手指关节的弯曲度,进而通过手指细微的弯曲动作来翻译手语。“每个人的手语动作都有细微差别,机器翻译技术最难的是要解决个性化动作的通用解释。”于维佳解释道,目前翻译手套的识别准确率可以在2000词条内达到95%、4000词条内达到90%。

如果说于维佳和他的翻译手套只是琶洲算法大赛众多优秀创新项目之一;那么,正扎根琶洲,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的算法产业则是海珠区点亮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代表作之一。

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海珠区紧扣“算法、算力、数据”人工智能三大支柱,把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重大战略工程和主攻方向,发挥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引领作用,通过集聚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引聚一批重点人才,打造一批特色载体,全力以赴建设“琶洲算谷”,助力打造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

琶洲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陈俊龙表示,算法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十分重要,而各行各业对算法的需求不同,因此海珠成立琶洲算法产业联盟,能够对接真实需求,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强、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