缜密的“硬汉”崔龙:雪山上的“拼命三郎”
交警崔龙——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交通经理,人称“拼命三郎”。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崔龙被授予“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
缜密的“硬汉”
崔龙是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交通支队的一名警员,因常年在外站岗执勤,风吹日晒,皮肤黝黑又略显粗糙,但挺拔的身板儿和坚毅的目光,透出了一副硬汉形象。
2021年5月,考虑他具备丰富大型活动保障经验,队里派他到条件艰苦的高山场馆担任交通经理,负责冬奥交通保障。
虽为“硬汉”,却非“粗汉”。到了场馆,甩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编制人员规模数以万计的交通运行计划,几点钟发车,几个人坐车,几分钟换乘,几条线运行……
任务纷繁复杂,要求精准无差,梳理这一揽子高难度的“应用题”并非易事。崔龙扎进图纸研究,揣上图纸踏勘,场馆里,车轮能到的地方,就有他的脚印。
国际规则了解少,他就去冬奥组委交通部参加国际奥委会专题会议,埋头记笔记,虚心去请教,45岁的“老交警”潜心当起“小学生”。
就这样,一轮轮研讨,一次次踏勘,一类类细化,不长时间,崔龙就从国际规则“门外汉”,变成“冬奥通”。
抗压的“铁人”
对交通来说,服务保障奥运会这样世界级的重大活动,是一场极具挑战的“大考”。
尤其是大山之上,道路挂在半山腰,崎岖蜿蜒,气候多变,漫山遍野的点位,日均5千余人次的运输需求……在高山,交通之难无处不在。
仅有的一条2号路,从海拔900多米陡然提升至1400多米,光180度急转弯就有14个,最陡的坡度达到14度,在无雪情况下尚需丰富经验和谨慎操作才能安全通行。
仅有的一条索道,需要“看天吃饭”,风小则行,风大则停。这条大动脉,覆盖高山重要点位,从奥运村到竞速结束区、中间平台、山顶出发区和竞技结束区,“索道”之处,关乎数千人能否准时到岗,保障冬奥。
压力就是动力。索道是生命线,公路是大动脉,场馆团队研究后定了方向,索道“部队”勇挑大梁,公路“团队”迎难而上,两者紧密配合,高效衔接,才是高山交通的出路。
从2020年开始,冬奥组委交通部就和属地、场馆群、场馆反复开展压力测试。崔龙他们早早就扎在一线,迎着晨曦、披着晚霞,顶着烈日、冒着严寒,精心测试每一辆车、每一步路。
赛时,这些预演都变成了实景,大风、降温、暴雪、缆车停运……该来的都来了。2月13日,赛区暴雪,场馆团队全员拿起推雪铲,扛起大扫把,崔龙他们站在风雪之中紧急调度,与扫雪铲冰队伍一起,保障了道路顺畅。
据统计,自1月23日正式启动大闭环,到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崔龙所在交通团队共调度车辆6148班次,运送逾万人次,且准点率100%,为冬奥交通保障交上一份高分答卷。
坚守的“父亲”
崔龙有个幸福的家庭,贤惠的妻子,懂事的儿子。
但不幸意外降临,即将年满18岁的儿子离开了人世。全家陷入了悲痛欲绝中。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家人的愧疚,让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瘫坐着痛哭流泪。
崔龙在恍惚之中,似乎听到了儿子问他咋还不去上班?就是这句话,让几乎被击倒的硬汉重新打起了精神。
没多久,崔龙就上班了,站岗,执勤,疏导交通……他毅然继续坚守!
爱人跟他说,站好这班岗吧,我能等你出来。
父母跟他说,完成任务吧,不用担心我。
崔龙说,保障好冬奥,是他的精神寄托,也是家人的寄托。更何况,他还带着儿子“换几个冬奥PIN”的小小愿望。
带着家人的支持,带着儿子的愿望,高高的山路上,那个熟悉的交警回来了,面色凝重,又总是姿势标准地指挥着过往的车辆。那部电台,又在一早传来熟悉的声音:报告VCC,交通领域全员到岗,运行就绪,一切正常……
2月20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冬奥会赛事圆满结束。晚例会上,领导说了一组沉甸甸的数字,是压力值,也是成绩单,肯定了每个人的辛苦付出,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人潮退去,场馆里,还有人在坚守,崔龙要上最早的班,站最晚的岗。
万千之中,与初心相伴。崔龙,一名携使命向前的冬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