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街道东苑社区成“居住地党员当先锋”先行示范社区
东苑社区开展党群互动服务活动。叶秀娟摄
大洋网讯 广州黄埔街道东苑社区已建成23年,历史虽久,“老而不旧”。户外,婆娑树荫下是修葺改造的小广场,老人笑吟吟地坐在新净的石凳上,看着孩子们在游乐场玩耍;室内,加装电梯后出行便捷又舒适,楼道处处干净敞亮,原来里面贴上了白色瓷片,让采光大为改善。
小区点点滴滴的变化,源于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这里近一半住户是“共产党员户”,服务群众人人活跃。自从2021年《黄埔区推动居住地党员勇当先锋八条措施》(简称“先锋八条”)出台后,黄埔街道在东苑社区启动“居住地党员当先锋”示范社区建设,推动党员积极下沉社区,“家门口”也由此实现了大变化。
近半家庭是“共产党员户”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治理越深入,城市治理越精细,群众生活越幸福。
2021年9月,黄埔区发布“先锋八条”,高质量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组织体系,以“扫楼拍门”“包片督导”等方式,“快、准、好”推动党员报到和组织设置。黄埔街立即在东苑社区启动先行示范社区建设,深入联系服务群众。
东苑社区之所以能立起“走在前”标杆,因为党员群众凝聚力很强——社区988个住户,其中“共产党员户”达420户,占比近一半。随着一块块“共产党员户”标识牌挂起,以党员自身带动家庭、以党员家庭影响社区的气氛迅速形成。
“我们512名党员全部下沉一线,组建4个网格党支部、23个党小组,共产党员‘入格、入组、入队、入群’,社区治理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东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叶秀娟说,最大的变化是党群联系更加紧密了。
党建引领社区“微改造”
其时社区最大的呼声是进行微改造。东苑小区居民张先生说,小区1999年建成的时候,很多设计理念比较先进,很多亲戚朋友还跑来观摩收楼,但现在一砖一瓦渐渐失去光泽,希望能恢复靓丽的模样。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黄埔街道充分考虑现有的环境条件,做细做实改造提升工作,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其中最重要的抓手是突出党建引领。
在推行微改造过程中,党员们充分搜集居民建议,在党群服务中心、长者日托中心及社区活动中心等服务阵地,深入联系服务群众。翻新儿童游乐场、改造天面防水隔热层、为楼道安装不锈钢扶手……东苑社区党总支接到居民意见376条,全部及时督促微改造建设方处理,督促完成率100%。其间,有人反映社区石凳、木凳已经损坏,东苑社区党总支立即申请党建经费为东苑小区添置了41张石凳、4张木凳,得到居民齐声称赞。
可以说,以东苑社区为代表的广州老旧小区正加速蜕变中,其治理方式具有典型性。一方面,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党员下沉到社区网格,面对面地开展服务群众工作;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小区居民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凝聚社区主人翁精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
在东苑社区,经常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他们主动佩戴党徽,让党员的身份“亮”出来,党员的作用“强”起来。
据悉,社区优先选择社区党员骨干,选优配强辖内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发挥“领头雁”作用。根据“聚焦社区问题,回应居民需求”的服务原则,合理整合教育、医护、公安等各类人才资源,建立了8支党群服务队。
社区还充分利用“八小时之外”开展“百名党员访千户”活动,短短几个月开展23次扫楼拍门、党群互动共建邻里情深及红色联动助力圆梦“双微”等主题党日活动。在国庆假期,东苑社区更是连续7天开展不同主题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把居民的冷暖放在心头,用实际行动做好社区群众的“服务员”。
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有他们,上门入户派发宣传单张、组织接种社区专场处处出力;开展垃圾分类有他们,居民在带动下分类意识大幅提升,小区每月收集的厨余垃圾增长率为50%,就是最好的证明;开展关怀特殊群体有他们,帮助实现“微心愿”,传递温暖爱心。
“我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近日,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彭秋女向黄埔街道发来一封表扬信,对东苑社区的党员干部及社区工作者的热心关爱和真心付出表示感谢。
黄埔街将通过东苑社区“居住地党员当先锋”先行示范社区建设,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街范围推广,着力构建起大事小情不出“网格”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