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进家 村民喜过年
高峰村村民用上了市政自来水。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大洋网讯 在广州市从化区江浦街高峰村,一盆盆刚宰杀的牛内脏和萝卜青菜摆放在水龙头下进行冲洗,村民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做着准备。
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用的是收集起来的山泉水,每到春节前后就是枯水期,经常担心没水用。现在好了,村里接上了市政自来水,时时刻刻一开水龙头,就有哗哗的水流出来。”
截至目前,从化区已完成57个行政村供水改造和14个市政供水主管网建设,余下25个行政村的供水改造项目正抓紧施工中。改造完成后,将巩固提升约20万名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从化区的农村供水改造经验是广州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供水改造的一个缩影。
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供水模式
在高峰村,崭新的自来水管道接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高峰村的老支书杨焕兴指着家中已经废弃多年的井口告诉记者:“过去村里每家都打井用水,非常不方便;2005年用上了以山泉水为水源的小型供水设施,但山泉水水量没有保障,经常断水。有村民向我们抱怨,结婚办喜事都不安心,害怕杀鸡杀鸭后没有水清洗啊。”
在从化推进农村供水改造后,高峰村在2021年10月正式用上了市政自来水。从化区水务局通水办主任朱永文介绍说,高峰村有村民1700多人,距离从化城区不远,但要接入市政自来水管网,也需要建一条长达约4公里的管道,加上村里的管网建设,费用也不低。广州市开展农村供水改造后,市区两级政府按照8:2的比例出资,为像高峰村这样的乡村彻底解决了用水难问题。
本次改造还为每家每户安装了智能水表,推动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供水模式,按用户表收取村民水费,彻底改变原有供水设施因老化、渗漏导致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村民水费分摊负担大的状况。用上智能水表的村民可采用线上支付的方式进行缴费,体验足不出户便可办理水费缴费的便捷服务。
杨焕兴的家里现在还挂着一块牌匾:高峰村供水改造工程项目部。他告诉记者:“村民都非常支持供水改造,当时供水改造的项目部就设在我家。过去春节前后是山泉水的枯水期,经常担心没水用。今年过年安心多了,自来水想什么时候用都有,政府为我们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生活越来越幸福。”
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农村供水更智能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广州市共有1144条行政村,近郊农村通过延伸市政供水管网由城镇水厂供水,偏远农村采用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供水。现有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共545处、涉及186条村,覆盖总人口约23.58万人,集中在花都、从化、增城等北部山区。
从化区吕田镇联丰村就是使用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供水的村庄,以山泉水为水源,全村有3处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近日,记者在联丰村的山坡上看到,一处改造后的供水站房设备颇为齐全,俨然一座小型自来水厂:有沉淀泥沙的过滤罐,用于调蓄的水箱,还有高位加压的加压泵;站房外还有一处深水井,作为备用水源。
水务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山泉水为水源供水,主要问题包括水压不足、浑浊度超标以及大肠杆菌超标等。本次农村供水改造,以山泉水为水源的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都按照市政自来水的标准进行提标改造,确保农村供水水质达标。”据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检测结果显示,2021年上半年农村供水合格率98.07%,符合省、市目标要求。住在供水站房不远处的村民邓石养告诉记者:“现在水量很足、水压很大,水还有点甜,洗衣做饭都很安心。”
与此同时,联丰村的供水站房四周都安装了摄像头,站房内有自动化设备,检测到水质浑浊度超标后,可自动投放药剂。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监控。从化区水务局通水办主任朱永文告诉记者:“从化大约有250多座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过去多是每个村自己聘请管水员对设施进行巡查、管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过本轮改造后,计划压缩到120座左右,我们计划全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进一步提高供水质量,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白云区、黄埔区实现市政自来水全覆盖
让农村地区居民也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广州一直在不懈努力。在集中供水全覆盖的基础上,2019年起,继续推进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从化区和增城区农村供水改造工程,通过最大化普及市政自来水、对农村地区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后由供水单位统一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服务,确保农村供水水量稳定、水质达标。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推进325条农村供水改造工作,其中已完成管道施工280条行政村,白云区、黄埔区实现市政自来水全覆盖。
市水务局表示,将督促各区建立区级统管机制,进一步落实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促进属地供水单位对农村小型集中供水设施的接管或帮扶管理工作,实现供水设施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快农村供水改造工作,最大化普及市政自来水,对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移交供水企业统一进行专业化管理,保障农村供水水质达标、水量稳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