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瓦当大世界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瓦当专题展开幕

3月31日“小瓦当 大世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瓦当专题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展。

本展览为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成果,共精选出一百余件在遗址出土、从秦汉至明清时期的瓦当,展品涵盖了云纹瓦当、文字瓦当、兽面纹瓦当、莲花纹瓦当等种类。

瓦当,俗称瓦头、筒瓦头,是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也是中国建筑体系特有的构件,起着保护檐椽不受风雨侵袭和美化建筑外观的功能,被誉为中国古代“屋檐上的艺术”。瓦当上的图案、文字等装饰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此次展览通过“椽檐之美”“万里同风”“巍巍王居”“莲花满开”“安居乐业”五个单元,带领观众走进古代广州的瓦当世界,领略各个历史时期岭南古代屋檐的风貌。

展览将展至2022年10月12日。

一展尽览两千多年瓦当“通史”

“放在全国来看,也只有这个遗址,通过这些年的大规模科学发掘,把我们岭南地区从秦汉到明清的瓦当,把它们发展的序列,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记者曾就广州出土的瓦当专访了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他表示,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的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瓦当数量非常可观,是反映岭南建筑发展演变的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瓦当从秦汉到明清,规格上呈现从大到小的变化,纹饰也不断演变,脉络非常清晰。不仅反映了广州2000多年不断的城市格局,而且对广州、岭南乃至于全国的城市考古遗址发现的瓦当的断代、分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考古发掘表明,瓦当不晚于西周中晚期出现,迄今为止可以确知中国最早的瓦当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东周时期瓦当成为大型建筑的构件,发展迅速。各诸侯国瓦当纹饰具有浓郁的时代风格和地 方特色,尤以齐、燕、秦的瓦当纹饰最具特色,以动物纹瓦当、云纹瓦当、树木纹瓦当数量最多。

岭南地区出现和使用瓦当从秦代开始,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后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秦汉时期,北方中原地区以瓦为顶的土木台基式建筑传入岭南,岭南的建筑材料也由原来的竹木茅草发展到以砖瓦木石等为主。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中发现的秦汉建筑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包括瓦当在内的建筑材料,云纹是瓦当最常见的当面纹饰,这些瓦当的造型、制作方法、纹饰等与中原地区的瓦当几乎一样,出现天下为一、万里同风的盛况,见证着岭南文化发展并融入华夏文明体系的历程。

南越王博物院副研究员章昀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砖瓦及其生产初探》中写到,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瓦当只有圆形,没有同时期中原地区常见的半圆瓦当,半圆瓦当是最早的瓦当形式,出现于西周中期,中原地区在西汉初期还常见,据考证,主要是供修葺旧建筑使用的,到西汉中期开始少见,说明圆形瓦当已经完全取代了半圆瓦当,“南越国宫署遗址没有出土半圆瓦当,反映出南越国所使用瓦当的形式是出于实用需要,不受旧制的影响。”

各色琉璃瓦 体现王权威严

南越国宫署遗址所在位置是南越国和南汉国的都城王宫核心区,其宫殿整体布局规整、建筑基址宏大、建筑用材精美。南越国王宫出土的涂朱砂“万岁”文字瓦当,以及南汉国王宫出土的各种色彩的琉璃瓦均体现着王权的威严。

秦末汉初,原秦将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城。目前已发掘出多座宫殿建筑基址,出土戳印“未央”“华音宫”等文字的陶器和“万岁”文字瓦当等。

汉代开始,中原地区开始流行文字瓦当,文字内容复杂多变,除常见的颂赞词语外,还有地名、纪年、记事。南越国宫署遗址的文字瓦当最早出现于南越国中晚期,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为“万岁”二字,但文字样式却丰富多变,有的甚至具有鸟虫书的笔韵,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实际上在汉代以前,“万岁”很多时候只是吉祥语或祝颂语,还并非对皇帝的尊称。那王家的身份又怎样体现呢?是通过色彩体现的。如宫署遗址出土的一些“万岁”瓦当上,就能看到残留在表面的朱砂痕迹。这反映出秦汉时期帝王的宫殿以红色为尊,并逐渐形成制度。

唐末五代,原清海军节度使刘岩占据岭南,建立南汉国,升都城广州为兴王府,用琉璃瓦来体现皇家身份。建筑琉璃在我国古代被广泛用于宫殿、陵墓和皇家寺庙等建筑之上,是皇权的象征。受技术限制,南汉早期只有青色和绿色琉璃。南汉晚期成功烧制出黄色琉璃,使宫殿建筑的色彩更为丰富,尤显尊贵。此外,南汉国还使用了不少双凤纹瓦当,象征王权。

纹饰变化 传递时代变化的信息

南越国宫署遗址不仅是南越国王宫、南汉国王宫所在地,还是秦汉郡治、六朝衙署、隋唐都会、宋元督府、明清布政司的所在地,是两千多年来岭南的政治中枢。自1995年以来,在此清理出不同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了大量秦汉至明清时期的瓦当。小小瓦当通过纹饰、风格的变化,以自己独特的语言传递出2000多年间时代变化的信息。

莲花纹瓦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晋逐渐兴起,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东晋以后,带有佛教文化寓意的莲花纹逐渐取代云纹成为瓦当的主流纹饰。馆藏广东地区最早的莲花纹瓦当上,还能看到四叶纹、格子纹和锯齿纹,汉代余风仍存。

宋代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思想开放,文人雅士辈出,花卉纹开始成为瓦当纹饰的主要题材,也是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宋代以来瓦当的大宗之一。当面装饰种类多样,有冰清玉润的荷花,秀丽淡雅的菊花、雍容华贵的牡丹、群芳簇拥的团花等,这些瓦当共同呈现出宋代以来广州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生活风貌。

明清时期,花卉纹瓦当继续发展,纹饰更为精雕细琢,层次更为丰富,瓦当尺寸亦越来越小。到清代晚期,瓦当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青釉双凤纹瓦当 南汉国

凤鸟是古代器物上常见的装饰题材。自隋唐以后,凤纹成为王朝的象征,是严禁在宫廷之外使用的纹饰。南汉皇帝非常重视凤凰的“祥瑞”寓意。

青釉兽面纹瓦当 南汉国

青灰色胎,胎质坚致。当面模印半浮雕式兽面,瞪眼竖目,长眉接耳,双角峙立,仰鼻凸颧,吐舌衔环,外绕两周弦纹和联珠纹。用兽面纹来装饰器物由来已久,如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让人有一种神秘、威严的感觉。

(记者 卜松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