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晋宁区长腰山过度开发问题已整改完成 背后是一场立行立改的环保攻坚战

湿地松、滇朴等绿植长势良好,乔灌草花藤交织而成的群落结构凸显出立体化层次,在阳光的掩映之下更显生机……日,记者到长腰山采访时看到,昔日被钢筋水泥覆盖的山体披上了“绿衣”,山水交接的地方增添了几许静谧之美,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摄影爱好者到此休闲、记录风景。

这些改变是长腰山生态环境改善的现实注脚,背后是一场立行立改的环保攻坚战。

2021年5月6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曝光了“云南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典型案例。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问题后,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和领导下,昆明市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以破局姿态、根治气魄、雷霆手段全面彻底推进长腰山片区过度开发问题整改工作,逐步恢复长腰山的生态功能。

扛牢政治责任统筹抓好整改落实

典型案例通报后,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整改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并明确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工作要求。对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的问题及省、市立行立改要求,晋宁区深刻检讨、全面反思、迅速行动,把抓好古滇项目长腰山片区开发问题整改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以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最快行动,坚决全面彻底抓好问题整改。制定印发了古滇项目长腰山片区开发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及关于成立长腰山滇池二级保护区生态环境督察整改联合工作组的通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政企合作、合力攻坚”的原则,全面高效推进整改工作。

省委、省政府将整改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多次作出指示,靠前指挥,深入一线,20余次开展现场调研督办。昆明市、晋宁区按照明确的“一停二拆三修复”整改要求,第一时间专题研究,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长腰山片区整治工作组,实行清单制、销号制,做到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全力以赴抓好整改工作。

广泛团结群众多方联动落细整改举措

针对整改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晋宁区委、区政府认真研究,并在省、市党委政府的高位统筹和统一领导下,建立了政府、企业、购房人“三方互动”,省、市、区、街道“四级联动”,党建引领、宣传引导、统战团结、社会协同、政法保障“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有效宣传党的政策,广泛团结群众,落实落细整改举措。

抽调全区精锐力量成立整改工作组,并根据工作实际,组成5个县处级干部任组长的“攻坚”党小组,履职尽责守初心;深入一线,认真分析研判,明确了整改原则、收回计价方式等,发布整改公告和提醒公告,保障广大购房人的知情权,动员大家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针对不同购房人群,制定周密可行的工作方案,真诚、耐心、负责地对业主做好整改要求的宣传解释工作;就购房人关心的房屋收回计价方式等政策问题、换房认购等个问题以及整改背景等一一作了回应,在引导购房人学掌握相关政策法规之余,适时通报整改进展;考虑到整改过程中购房人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动员企业出台优惠过渡安置和房屋换购政策,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经过努力,按时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累计拆除滇池一级保护区古滇水军府、大码头和滇池二级保护区内214栋542套建(构)筑物,涉及面积15.82万方米,并同步开展覆土复绿工作。同时,对位于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建区已批未建的1112亩390栋,全部取消建设并进行复绿。整改工作中,累计复原复绿面积2205.8亩,种植植被约43.24万株。计划今年底前初步建成乔灌草花藤组成的群落结构,到2025年,长腰山的生态涵养功能基本恢复。

将督察成效转化为动力让高原明珠重放光彩

环保督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昆明市以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为契机,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着力将督察成效转化为守护碧水青山的工作动力,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关切和期许。

具体到滇池保护治理方面,昆明市通过加速落实“退、减、调、治、管”举措,完善滇池保护治理相关条例,统筹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驱动高原湖泊保护向纵深推进。今年1至4月,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随着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改善,滇池流域动植物种类日臻丰富。目前,滇池已有鱼类26种,高等维管束植物从2010年的238种增加到303种,鸟类从2010年的96种增加到139种。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金线鲃等土著鱼类以及鸬鹚、白眉鸭等珍稀鸟类重现滇池。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一步,省、市、区三级党委、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保护好滇池就是为长远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计”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按照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的要求,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抓好环湖截污治污、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工作,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让秀美滇池的立体画卷早日重现。(记者 王琼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