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快讯】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 水光相“沁”,打造跨时代文化殿堂

大洋网讯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以“文沁阁”命名,筑建于青山绿水之间。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设计团队将对“沁”字的理解融入整体建筑的设计理念之中,从环境布局、建筑构造到馆内细节,所见之处均彰显对“沁”的诠释和表达。


(相关资料图)

以水为媒:将蓝天绿意映衬于岭南建筑之中

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分别为中央总馆文瀚阁和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广州国家版本馆面朝流溪河,背靠凤凰山,建筑群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构思,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层次递进,传承中华传统礼轴形制,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打造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殿堂形象。

站在主馆七楼的观光平台上眺望,眼前的“大山大水”秀美风光一览无余。为了让“沁”字所代表的南粤特色和地域精神得以展现,设计团队通过建筑采取了多种表达,借鉴岭南园林手法,让建筑人文的气息与岭南山水环境高度契合。

“我们所设计的作品,凡是重要建筑几乎都离不开‘水’。”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水”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灵气、有生命力。之所以在文沁阁的设计中大量运用这一元素,就是要通过水的独特形态,将蓝天绿意映衬进文沁阁建筑的环境中。“广东本来就是一个各方面文化能相互交融的地方,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量度。而水利万物而不争,能把蓝天绿意与建筑合为一体,展现出美好的一面。”

登顶回望,广州版本馆整体布局从桥到亭,从园到阁,整体设计基调皆融入青山绿水的意境之中,从中国传统最深的文化沉淀,到充满现代气质的新体验。

以光为介:展现“过去”和“未来”的时空对话

“沁”出新意、“沁”出绿意。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以“文沁阁”命名,设计团队对“沁”字的理解和表达,除了体现在“水”元素的起承转合之外,还有对光影构造的精雕细琢。

据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副总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创作院副院长张振辉介绍,文沁阁“天光相沁”的建筑设计,首先体现在外墙的立体浅雕刻横线条肌理,使建筑体量的“历史掌纹”在一天阳光变化中产生光影的呼吸感;同时建筑深远挑檐刻画细长的开槽,把天光引下到凉庭冷巷的阴影中;建筑屋顶中部开有窄长的天窗,墙面多覆盖石材百页,使其不但能透光、能观景、能遮阳,还能让现代光晕流淌进整个传统建筑之中。除檐部外,建筑内中庭和穹顶的分层设计也独具匠心。

主馆采用双中庭设计,分开上下两个层次。从负一层往上到五层,是一个巨石交错形成的文明基石大厅;五、六、七层是一个自然光浸润的开扬中庭。站在历史的基石上展望未来,来一场“过去”和“未来”的时空对话,这是设计团队想要打造的中庭概念。张振辉表示,借助文明基石巨构这样一个构想,对标文明高地的理念。下中庭往上,是拥有通透天窗的上中庭。“下部的基石中庭,体现着深厚的历史传承积淀,而上部的开扬中庭则更加明亮,能够一览流溪河畔的秀美风光,预示现在和未来,由此构成一种对仗的时空关系。”

抬头仰望,光线从穹顶沁入,透过中庭,一直照到文明的基底,这是一个非常恢宏的殿堂。“希望大家通过中庭的设计感受到我们的用心,这道光是文明之光、自然之光,同时也是生态绿色之光。”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团队对于“文沁阁”的理解和表达,不仅体现在大的建筑布局上。无论是在风雨廊的廊壁处、主馆大门的扶手处、中庭地面大幅图案的纹理处、上下中庭间的天窗处,还是场馆内各层转角和目所能及的细微之处,都能看到以印章效果呈现的“沁”和“文”字,以及“文沁”二字的合体。

“这是一种用艺术化方式来展现的抽象篆体印章图案,这是一个恢宏的文化殿堂,但任何一个细节也都是重要的。”张振辉说。

以典为据:匾额中“文沁阁”三字集自《九成宫醴泉铭》

在广州国家版本馆主馆正门上方,悬挂着提有“文沁阁”馆名的匾额。据了解,“文沁阁”三字集自欧阳询被誉为“天下第一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得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据介绍,作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广州国家版本馆对书法字体严加遴选,以“政治性、人文性、经典性、艺术性”作为入选原则。入选书法家既需要有杰出的书法造诣,也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欧阳询最终从多位古今书法名家中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州国家版本馆四大长设展览之一的“千秋写印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展区里,就能欣赏到匾额上“文沁阁”字体的溯源版本——“唐《九成宫醴泉铭》拓片·唐贞观六年(632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

保藏在广州国家版本馆“中华版本概览”展区的这则碑文,记述的是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该展区内的珍贵典藏,以中华版本形态嬗递之序,从版本源流、材质更新、技术进步等角度出发,既展示了中华版本的演变历史,同时也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王维宣、黄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