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门到门”!京津冀交通“一张网”缩短时空距离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高水建设城市副中心,扎实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促进环京地区通勤圈深度融合”。随着重点交通工程快马加鞭推进,城市副中心的人才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桥头堡”效应显现出勃勃生机。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三地交通“一张网”正在缩短时空距离,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正在逐步实现。

▶定制快巴

1小时内跨省通勤成为常态

每天,从河北燕郊到北京通勤的居民约有十几万人。过去,自驾车过检查站太耗时、公交车高峰期拥挤,让白领们的通勤路并不轻松。两周前开始,通勤定制快巴的开通,为跨省通勤族提供了新选择。

上周五早高峰,国贸郎家园公交站附,从北三县发出的24辆定制快巴陆续到达,8时左右迎来乘客到站高峰。樊先生7时18分从燕郊上车,8时12分在郎家园下车,通勤时间54分钟。他从快巴投入运营第一周就成为固定用户,“月初开始,燕郊这边站点优化,从起初要停靠站点7次,到现在只停3次,时间上节省了十多分钟。”从燕郊星河园上车的程女士告诉记者。

由于燕郊地区预约乘客数量较多,定制快巴早高峰车次也由12车次增加至17车次。运营时间也更灵活,8月1日起,周一首班车时间提前至6时,国贸晚高峰末班车推迟至21时。

“远端安检,过检查站走公交专用道,比自驾车节省半小时以上。”乘客韩先生说,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可以在一人一座的车厢内看看新闻、补个觉,跟堵在路上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市交通委道路客运处处长王方介绍,下一步,根据环京地区乘客出行需求,还将陆续推出固安、涿州、永清等其他方向的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点到点”的定制公交服务模式创新发展,让1小时内跨省通勤成为常态。

▶市郊铁路

“小火车”为进出副中心提速

往返通州与中心城区的市民,还可以“解锁”另一种快捷的出行方式——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小火车”。

早上7时07分,乔庄东站,家住通州运河居小区的付先生,搭乘市郊铁路“京通号”小火车驶向北京西站,“大站快车”全程只需51分钟。下车后,无缝换乘地铁9号线,就能到达他就职的丰台科技园。“不仅节省了走到6号线的时间,也不用在车厢里挤一路。小火车上不仅有座,还能在小桌板上打开电脑改改文件。”付先生经常从北京西站坐高铁出差,有一次为了节省时间,他尝试买了7点出头的高铁票,没想到“小火车”到西站后,只花了十几分钟,他就换乘上高铁了,“这体验,太爽了!”

随着市郊铁路线网逐渐延伸,对客流的吸引力也在增长。2019年6月20日,副中心线东延至乔庄东站。2020年6月30日,副中心线西延至良乡站,市郊铁路通密线同日开通。两端线路“加长”后,日均客流由最初800余人次增长至2400人次。

通过“四网融合”,市郊铁路将进一步提升吸引力。今年,本市将启动实施城市副中心线复线化改造、新改建车站、与城轨网衔接换乘等整体提升工程,加快实现公交化运营。此外,深化研究城市副中心线(东段)与八通线在通州北苑南路加建换乘站,加快推动市郊铁路接入城市轨道网。

▶轨道“加长”

三地跨界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一批重点交通工程紧锣密鼓推进,三地交通“一张网”日新月异。

谷线马坊站至马昌营站区间,一座座高架墩梁格外壮观,这条跨越京冀、备受期待的轨道线路,将跨越京高速,转体经过大秦铁路。谷线西起朝阳区东大桥站,经朝阳区、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终点位于谷区谷站。预计2025年通车后,北三县、谷区首次接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网,至中心城最短时间分别为32分钟、55分钟,进入1小时交通圈。

在城市副中心,一座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截至今年7月底,枢纽项目主体工程土方完成至71%,结构完成至41%,预计2024年底完工。未来,这座枢纽将跑起京唐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还将汇入4条地铁线,包括正在建设的谷线。而串联起北京城市副中心、燕郊、大厂、香河等地的京唐城际铁路,按计划将于今年建成通车。

越来越多的跨界道路“牵手”,成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程——厂通路已经正式启动建设,新建跨潮白河大桥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工程计划2024年完工通车。此前,河北大厂县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仅武兴路一条通道,厂通路通车后,大厂县到副中心核心区距离将缩短约4公里。在京冀两地合力推进下,厂通路、姚家园路东延、石小路、通宝路4条京冀跨界道路,均进入实质实施阶段。

轨道延伸、公交提速、公路网越织越密。这张日益完善的跨界交通网,将把京冀越来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为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交流融合提供便捷通道。(记者 孙宏阳   胡子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