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热点:“共筑清水梦” 广州做活做实河长制“水文章”
大洋网讯 要实现水环境“长制久清”,社会公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如何搭建公众喜闻乐见的治水信息平台、拓宽政社互动的参与渠道、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吸纳社会公众的参与能量,是实现河湖“长制久清”的关键。为此,广州逐步构建参与式立体化治水融传媒科普体系。
白云区石井河
建立集约治水平台 “人人当河长”
(资料图片)
借助着时代发展的“新势能”,广州精心打造“共筑清水梦”融传媒科普体系,为治水融传媒的集约化利用夯实信息化基础。
从信息的全流程管理上看,在公众参与的信息端,关联着“广州水务”公众号和“共筑清水梦”小程序。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重要的信息化传媒,“广州水务”公众号与“共筑清水梦”小程序通过及时更新治水相关政策、传递治水最新消息、提供专业水文水知识,打好信息传播的提前量,倡导社会节水护水新风尚,以知情促进参与。
在公众参与的互动端,关联着“广州水务”“共筑清水梦”公众号。社会公众只要在公众号中点击相应投诉菜单便能进入投诉系统,再通过“现场拍照”和描述投诉的河道问题,便能顺利完成投诉。公众反应的问题将直接成为工单,推送到负责河长的手机——广州河长APP中,实现了官民互动的便捷化、集约化、高效化。
在公众参与的处理端,关联起“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台,公众上报的问题将会在“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流转,问题能在不同层级的河长办、职能部门之间快速流转,实现公众投诉的快速筛查,切实整改,同步反馈。当遇到推诿扯皮的部门试图使用“拖”字诀和“推”字诀应付了事时,广州市河长办会把公众投诉情况纳入考核,同时把问题处理情况与《河长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联。这种水文信息丰富、治水参与方式便捷、问题解决快速、处理过程公开透明的集约化融传媒体系极大提高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有市民表示,“平时吃完饭喜欢到河边散步,看到有问题也会拍下来,点开微信帮忙举报上去。毕竟自己生活的城市,大家都希望看到水环境越来越好,也更有利身体健康”。
河长表情包
“1+5+N+2”体系打造全民治水文化
广州市河长办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要求,打造了“1+5+N+2”水文精品融传媒科普体系,即1个作品+5个衍生产品+N场活动+2个特色渠道。进一步拓宽治水传播领域,夯实融传媒载体,创新参与形式,创作科普精品,普及水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公民水科学素养,在实践中创新河长制科普模式。
一是以“1”个作品引领“全民知水”:为切实传播治水科普知识、发动全民科学治水,广州市《共筑清水梦》系列丛书以生动活泼的漫画形式展示河长制工作的实践创新成果,介绍公众参与治水的渠道,是广州治水融传媒体系的重要依托。漫画全书由信息化篇、日常工作篇、强效监管篇、经验创新篇、全民治水篇等共5个篇章组成。
二是以“5”个衍生品引领“全民乐水”:为扩大“共筑清水梦”的影响力,进一步把水环境治理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共筑清水梦”已经衍生出五个产品,包括共筑清水梦logo、最美巡河路线系列、治水知识科普视频、河长表情包以及文创产品。
三是以“N”场活动引领“全民护水”:“共筑清水梦”积极挖掘水文化内涵,创新形成了具有大众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的N场实地活动。例如,天河区车陂村成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发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以传统文化带动治水,开展环保倡导;广州市河长办联合团市委共同发布了“一起来巡河,共筑清水梦”志愿活动,发布了11条“河小青”志愿巡河路线、铺开120场“河小青”志愿巡河活动。
四是以“2”个特色平台补充“全民治水”:包括了主打治水科普宣传推广的“共筑清水梦”公众号和提升参与“可玩性”的“共筑清水梦”小程序。广州市河长办通过“2个特色平台”的深度联动,进一步完善了线上治水科普宣传体系,为民众丰富了认识治水、参与治水、互动治水的线上参与渠道,以“玩中学”提升公众参与度。
南沙区东涌水乡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通讯员: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