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讯息:老广州说|《粤知一二》主持人郭嘉峰: 探寻广府文化的流量密码
非凡十年·成长
化妆、换装、试麦、彩排、正式录制……郭嘉峰淡定地完成一个个作品的拍摄,在镜头前他游刃有余。“我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第一次面对镜头时说话语无伦次的样子,那时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主持人,更没想到有一天可以在镜头前带给大家快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91年出生的郭嘉峰,虽刚过而立之年,但在镜头前已经活跃了10年。主持人、演员、优质短视频创作者,他身上有很多标签。从剧本创作到视频演绎,从追梗、造梗到栋笃笑“厂牌”《一二剧场》的打造,这个在广州街坊眼里的邻家大哥哥在全平台收割了超过3000万粉丝,短视频点赞量超过3亿次。
为喜欢广府文化的人提供好看好玩的作品,展示广府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广州本土文化的灵气与活力是郭嘉峰和《粤知一二》作品中晕染的底色。
其人
找准领域,是增加自信的底气
之所以会和镜头打交道,缘于家人对郭嘉峰的一份鼓励,“小时候我性格虽然开朗,但比较抗拒在公开场合展现自己,也可以说是被家人‘推着’参加了很多诗歌朗诵、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随着展现自己机会的增多,面对镜头的他状态也越来越放松。之后,读大学时郭嘉峰很自然地选择了粤语播音与主持专业,想将这一份熟悉与擅长化作自己未来踏入社会的勇气。
2011年,还是广州大学大一学生的郭嘉峰在广东广播电视台担任实习主持人。2012年起,他先后主持了《桌桌有娱》《全民放轻松》 《娱乐前线》等综艺类节目。“这段实习与工作经历对我的短视频创作影响很深,比如我对作品风格的把控、对表演角色的塑造,对作品要传达价值的考量。”郭嘉峰说。2016年,郭嘉峰在《疯狂粤语》首次试水脱口秀,丰富的实践经历让他逐渐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栋笃笑(即粤语脱口秀)。“所以当朋友向我抛出橄榄枝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多尝试些新领域,趁着年轻要允许自己试错。”
2017年1月27日,《粤知一二》首期节目上线,郭嘉峰正式成为短视频《粤知一二》的主持人。身份转变,变的是平台与呈现,不变的是对内容的追寻与创作的热忱。
起初的闯荡不算很顺利,《粤知一二》最早是类似于新闻播报的形式,每天用3~5分钟的时间对当下的热点事件进行娱乐化点评。
三个月后,某个话题短视频《你那么喜欢蹲草丛,怎么不玩宠物小精灵?》仅仅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就收获了几十万的阅读量。“这是我们的第一个‘10万+’。我们尝试总结这个视频的特点,在接下来的两个视频里加入了话题性和互动性,然后又出现了几十万的播放量。”郭嘉峰和团队在探索了三个月后,似乎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调性,也给了他们深耕于此的底气。“寻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且做出哪怕一点点成绩,都是增加自己自信很重要的一笔。”
保持日更,在创作的路上永不止步
用栋笃笑的形式去点评当下的热点,在好玩有趣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用户是郭嘉峰和《粤知一二》最早选择的方向。“最开始我们把核心用户放在广府文化圈,因为相同的文化会让大家产生共鸣。”但选择加入充满不确定性的短视频赛道,孤注一掷就意味着需要付出莫大的勇气,能够引起用户的共鸣,让更多人喜欢上广府文化是他作品中不变的底色。
短视频创作的风向瞬息万变,“最怕的就是有一天别人说一个‘梗’你发现自己不知道,这就是最焦虑和害怕的时候。”6年来,郭嘉峰和团队一直在不断描绘用户群体的偏好画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与用户共同成长”。“90后”“95后”“00后”关注的领域与看待问题的视角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作品中洞察代际差异、表现反差感、演绎不同视角下多样化的现象,并把“冲突”塑造得更吸引人,是作品得以“长青”的关键。很快,《粤知一二》成了栋笃笑创作的头部账号之一。
有人说短视频创作的成功多半是昙花一现,但《粤知一二》用六年来的高质量的作品给出答案,1700余期如一日。创作永远绕不开灵感,团队每天都在进行头脑风暴确保每个主创都能提供一个创作点,然后从所有的创作点里选出一个来进行剧本化改编。从人物形象、演绎背景、语言表达、台词组合等等,日更的频率下创作压力更大。
创作的灵感并非永不枯竭,“也经常会有没有灵感的时候,没办法只能硬扛努力想。无论干哪一行都不会一直顺风顺水,但是有个前提是一定要有对整个互联网平台的观察,对用户需求的观察,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出不错的作品。”郭嘉峰感叹。
多样呈现,给广府文化注入年轻化色彩
不想却步,还想更进一步,如何在巩固原有用户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用户?如何让作品更好玩,创造更多“梗”?尽管已经爬上了一座创作的山峰,但郭嘉峰认为绝不能沉溺其中,依旧要继续赶路。广东人被辣椒支配的恐惧、北方人与广东人在饮食上的差异、“00后”进入职场的演绎、全国妈妈“迷惑行为”的解读……用广东人的视角看待不同的文化、呈现具有共鸣性的现象,这一次他又找到了流量密码。
但短视频创作不是郭嘉峰的全部,栋笃笑是他想要去探索的另一个领域,事实上他也一直在坚持。“我们想要通过脱口秀的形式,让喜欢广府文化的人可以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口味的节目。”寻找到更多广府文化的流量密码,让广府文化元素融入更多好玩的节目中是郭嘉峰在短视频创作中的愿景。
“我在想能不能把栋笃笑打造成一个‘厂牌’,把它塑造成为一个有很强地域性的标签,吸引大家来广州打卡。”在栋笃笑演出中,他加入了更多年轻、时尚、活力的元素,于是线下栋笃笑“厂牌”《一二剧场》上映,第一场演出,门票放出一分钟后售罄。
可能是广东人身上流淌的务实与谦逊,在郭嘉峰看来,要专注当下所做的事,在自己努力的领域留下几笔,也想要保持一个独立创作者的姿态,给广府文化的呈现带来不一样的角度和形式。“想让更多人了解广府文化,给广府文化的呈现注入更多年轻化的色彩。”
其言
严格要求自己 与用户共成长
广州日报:在创作中,是否有瓶颈期或焦虑的时候?
郭嘉峰:很难说自己没有焦虑的时候,当看到后台粉丝数据下降或播放量、点赞量下滑时,这种焦虑是无法掩盖的。当然更焦虑的是怕自己跟不上新的流行点,融不进年轻人的兴趣圈。在短视频时代,一种流行或者说“梗”能很快兴起,也会很快消散,无法跟上流行与热点,以及无法结合流行和热点创作出有趣的作品对创作者来说就是进入瓶颈期的时候。
广州日报:6年来,您已经参与创作超过1700期高质量的作品,秘诀是什么?
郭嘉峰: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衡量的标准,对自己的要求要高。其次也不能说是秘诀,只能说是与用户共同成长。我们会捕捉自己账号的用户画像,比如我的核心用户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那我们就反复钻研这个阶段的人喜欢什么。同时也要保持对周边环境的洞察,比如流行什么“梗”,一定要让自己时刻处在互联网的热点“中心”。
广州日报:对于栋笃笑,您有哪些创新?或者说您如何将年轻化融入栋笃笑中?
郭嘉峰:在我看来,栋笃笑其实是stand-up comedy的一个翻译,也可以翻译成笃栋笑,可以理解为粤语脱口秀。至于年轻化元素,其实就是把线下栋笃笑演出打造成一个有很强地域标签的“厂牌”,让更多年轻人来到广州时,在“打卡”中接触到广府文化。《一二剧场》就是我们的一次尝试,未来也希望能够坚持下去。
广州日报:就您的经历来说,短视频创作和栋笃笑创作有哪些不同?
郭嘉峰:短视频是拍好了呈现给大家,如果一次不过可以再拍再剪,有容错的空间。但线下的栋笃笑演出可并不轻松,现场要够high,表演要到位,表情要拿捏,什么样的语速才最好笑,哪个节点要停顿互动,一个点没有衔接上,接下来的“包袱”就不好抖出来,效果也大打折扣。当然,我们上场前都是经过了很多次的排练,再加上自己写台词等,这些已经成了我们的肌肉记忆。不过,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让观众觉得好笑。
采访手记
探索奋斗的价值
感受生活的本质
和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性格不一样,现实中的郭嘉峰很慢热,初次见面,他显得安静又有些害羞。随着采访的推进,整个过程逐渐变得更欢快和有趣。
“其实我竟然有些紧张,但是我也很唠叨对吧?”他问记者。郭嘉峰爱表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曾经作为一名主持人的“后遗症”,也可能是长期从事短视频创作、栋笃笑带来的习惯。在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创作团队的几位成员,年轻、活力、有想法、时刻保持对网络热点的洞察,每个人身上都有新生代独特的标签。
很多人说广州是一座老城,但是在我们采访接触到的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身上,我们总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活力和惊喜。老广不老,其命维新。我们看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用自己的经历为这座城市的故事添上几笔,描绘出这座城市的模样:这是一座创新之城,她让无数人无惧创新,勇敢去闯。这也是一座希望之城,她给了无数人一种人生隐喻,在这里可以探索到奋斗的价值,触摸到努力的希望,感受到生活的本质。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