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入豫第一站三门峡 到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开封
从黄河入豫第一站三门峡,到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开封,采访团来到我省沿黄多个省辖市,看变化、展黄河新颜。
镜头1
昔日的“烂河滩”变身“美丽滩”,小秦岭重回“颜值巅峰”
万里黄河流经三门峡206公里,并从这里进入中原大地。近日,采访团沿黄河廊道来到三门峡市好阳河生态修复区。这里满目青翠,飞鸟不时掠过。河旁,孩子在草坪上嬉戏,大人们忙着打卡拍照,还有人坐在帐篷下休憩……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胡志权表示,好阳河入黄口未治理前,有附近村民挖塘养鱼、建房养牛养羊,对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近几年经过治理,拆除鱼塘125个、治理湿地3000多亩、种植苗木20多万棵……昔日的“烂河滩”变成了“美丽滩”“幸福滩”。
而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门峡灵宝市,这里曾是全国第二大黄金产地,1975年~2015年,累计生产黄金约450吨,为国家黄金储备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2016年以来,小秦岭保护区强力推进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通过,自2018年12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省第一部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方性法规。
1100坑口附近一度生活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渣石满地。如今,1100坑口变成“枣香苑”,坑口已被封死,附近绿树环绕、山上流出的水清澈透亮。据介绍,保护区内11家矿权企业已全部退出,所有坑口全面封堵关闭;保护区筹措资金2.1亿元,拆除矿山设施1.45万个,累计处理矿渣2586万吨;栽植苗木80.7万株,治理恢复面积143.5万平方米。
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付中表示,三门峡18条黄河一级支流已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功能彰显,10万亩治理矿山复绿增彩,“3年来,流域内湿地面积大幅提升,2021年以来,栖息越冬的白天鹅达1.6万只,占全国2/3以上,主要生态指标连年稳居黄河流域省辖市前列。”
镜头2
曾经鸟儿都不愿停留的地方,现在栖息着约310种鸟类
洛阳是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市域面积81.8%属于黄河流域,伊河、洛河都是黄河重要支流。
在洛阳市新安县,采访团站在大河田园黄河生态廊道三号观景台眺望,远处山体一片青翠,黄河水平如镜,蔚为壮观。
新安县正村镇党委书记张锦河介绍,正村镇以黄河生态廊道为主线,先后实施沿黄绿化、村庄绿化等生态宜居工程。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对黄河支流金水河沿线7个村10.9公里河道河岸进行综合治理。
依托黄河风光,正村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当地3A级旅游景区大河田园已成为豫西知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周边1800多名村民、2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
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黄河廊道上,目之所及,绿意满满。不过,几年前,这里养殖场、鱼塘、砂石厂遍地,臭味熏天,鸟儿都不愿意停留。
白鹤镇党委书记朱俊杰说,近年来,他们深入开展河渠“清四乱”,建成占地1773亩万羽洲湿地公园,白鹭、天鹅等约310种鸟类在此栖息,黄河廊道生态明显改善,湿地修复力度逐渐增强。
镜头3
有企业在环保上投资2亿元力求废气、污水达到高标准排放条件
10月1日才正式对外开放的郑州巩义河洛湿地公园,已经有不少市民提前围观,园中的格桑花海吸引人们打卡拍照。
巩义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守刚表示,近年来,巩义着重围绕国家储备造林、生态建设造林、困难山地造林、生态廊道造林、河道景观造林等五大造林体系,2019年至今累计完成新造林12.69万亩,“目前巩义市森林覆盖率已由28.9%增至35.2%,2020年,成功创成河南省级森林城市。”
这几年,巩义当地企业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河南中孚高精铝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永国介绍,公司目前环保设施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比如投资3600万元,在熔铸工序安装了7套除尘设施,除尘效率均达99%以上;投资7000万元,对废水治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
镜头4
沿黄村落的8年蝶变人均收入由3000元增加到近1.8万元
开封兰考县东坝头,地处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正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豆腐腰”一段。紧邻黄河的张庄村,村风村貌年年新。
该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说,以往,张庄村村民说起村里,口头禅是“刮风一脸土,雨天一地泥”。现在,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000元变为2021年的近1.8万元;村庄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村里还做了污水处理,进行了亮化、绿化,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李明俊表示,近年来,兰考对黄河“四乱”问题拉网式排查、台账化销号,极大改善了黄河生态环境。在黄河滩区种植苜蓿草8万亩,建设黄河牧场,既有效防风固沙又改善了滩区生态。
同时,建设沿黄生态廊道32公里、廊道绿化1.39万亩,成为“天然氧吧”县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