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口服胰岛素离我们还有多远?
据媒体报道,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的一种口服胰岛素片剂以替代日常胰岛素注射,在近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最新版的口服片剂胰岛素在小鼠身上的试验效果和注射胰岛素的效果相同。
(资料图)
这个消息让全球的糖尿病患者都为之一振。对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前的胰岛素注射让人十分苦恼,他们迫切希望有其他方法来代替这种治疗。口服胰岛素真的来了吗?记者采访了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婉媚,她表示,口服胰岛素目前仍在研发阶段,大家都期望这类药物能早日应用于临床,但可能没那么快。大家还是要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来管理好血糖。
血糖高了低了都危险
糖尿病在早期,仅仅是血糖升高,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全身组织和脏器的功能。
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可以反映在全身各个部位,末梢循环和神经营养不好,皮肤软组织容易感染、愈合能力差,普通人一个小伤口可能几天长好了,而糖尿病患者一个小伤口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溃烂,变成压疮、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并不少见,严重的话会导致失明。糖脂代谢障碍,血管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脑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早期的改变或许悄无声息,但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常不可逆转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糖尿病一旦确诊就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好好管理及控制血糖。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糖尿病就是血糖高,得了糖尿病就是要降血糖,而且是越低越好。其实不然。血糖高会导致很多症状和功能障碍,但一味地降低血糖也会带来危害——患者常出现出汗、心慌、头晕、乏力、视蒙等不适,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昏迷、中风甚至死亡。“所以血糖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一般建议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4.4-10.0 mmol/L,根据患者情况,血糖控制的目标值应当做个体化的调整。”李婉媚说。
不要抗拒使用胰岛素
李婉媚表示,目前确诊糖尿病后暂时还没有发现短期治疗就能根治的药物和疗法,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用药可以长期将血糖等代谢指标控制好,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让糖尿病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大大减少,甚至部分患者仅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不需要用药也能把血糖控制好。
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把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同时应该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综合管理措施,这些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近年更增加了精神心理健康照护和并发症防治等内容,让我们对糖尿病的管理更加全面。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运动等有许多形式和选择,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综合管理内容,这就是我们强调的“个体化”原则,患者有疑问时可以向医生反映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不要道听途说就随意更改降糖药物的治疗方案或采用一些“偏方”。
临床发现,很多患者很抗拒使用胰岛素,觉得一旦用上就停不下来了。对此,李婉媚说:“我们治疗糖尿病使用的胰岛素几乎是跟我们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是一模一样的,或者是仅有个别氨基酸结构的差别。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不存在精神心理的依赖,没有哪个患者停用胰岛素治疗后会很渴望继续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治疗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病情需要,所以胰岛素治疗会成瘾这是一种误解。”
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有力武器,血糖很高时医生选用胰岛素,患者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口服药物就能把血糖控制好,胰岛素就可以停用了,不存在胰岛素一旦用上就停不下来的情况。
口服的降糖药都是经过肝肾代谢的,肝肾功能不好的时候有很多降糖药不能使用,而胰岛素治疗不影响肝肾功能,特别是重度肝肾功能不全的时候就只能选用胰岛素降糖了。另外,有严重感染或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合并疾病、妊娠哺乳等情况时都建议胰岛素治疗。近年来,相关指南也建议初发糖尿病或者是口服药物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间从两周到半年不等,血糖控制好转后可以根据病情评估更换其他药物治疗,多个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种短期胰岛素治疗对于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防治等有很好疗效甚至有长远的获益。
期待口服胰岛素早日应用于临床
据媒体报道,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的一种口服胰岛素片剂以替代日常胰岛素注射,在近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很多患者对此非常期待。
李婉媚表示,近年来,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不断改进,胰岛素也往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安全、使用简便的方向不断进步。但目前胰岛素治疗还是需要皮下注射。注射方式不够简便,以及对注射技术掌握、对注射疼痛担忧等都影响了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近几年除了每星期打一次胰岛素周制剂和会根据血糖水平发挥降糖效果的“聪明胰岛素”以外,使用非常方便的口服胰岛素研发也吸引了大量医疗人员及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但目前,口服胰岛素仍在研发阶段,我们也期望这类药物能尽快早日应用于临床,造福于糖尿病患者。”李婉媚表示。
现在不少患者在网站上搜索到的所谓口服胰岛素只是一种保健品,有的是打着进口的旗号,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五个误区需警惕
误区一:不能再吃甜食了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是总热量的控制,并不是食物种类的控制,根据身高可以推算理想体重,结合体型和劳动活动的强度可以推算出每天摄入的总热量,糖尿病人每天可以进食3~4餐,进食种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几大类营养素,应该尽量做到食物多样。举个例子:很喜欢吃糖,可以吃一些糖,但把糖的热量从当天的主食那里减掉(减少主食),那么就可以做到吃了糖又不影响血糖。
误区二:不吃饭血糖就能控制好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糖,一点米饭都不吃。殊不知,不吃主食危害不小!限制主食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出现恶心、便秘、头痛、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长期不吃主食可能会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失衡,节食过度还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痛风发作、骨钙流失等不良后果。
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都应有合适的比例,科学的饮食碳水化合物应该占总热量的50%~60%。另外,面条、粉、面包、馒头、蛋糕等其实都是碳水化合物,跟米饭是一样的。
误区三:“无糖食品”不会升高血糖
虽然无糖食品不含有明显影响血糖的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精制糖,但无糖食品不少是由精面粉加少量杂粮粉制作而成,有的还可能添加较多油脂。甚至,有的只是不加蔗糖,却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等,升糖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购买无糖食品时,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要选择零添加糖+低油脂+高膳食纤维、低升糖指数。另外,无糖食品也含热量,不能放肆吃。
误区四: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的糖主要以单糖、双糖的形式存在,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吃水果可能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但水果富含钾、镁、维生素C及多种抗氧化物质,而且含有机酸和芳香物质,有促进消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重要作用,所以适当吃水果对糖友是有利的。
血糖控制好的患者可以每天适量吃水果,大约200克,建议在两个正餐之间吃,例如上午10时多、下午3~4时吃,不建议餐后吃“饭后果”,水果推荐草莓、小番茄、樱桃、苹果、梨、橙子、柚子等。同样,如果在餐前喝汤比较好,当然也要适量。
误区五:血糖控制好,降糖药可以减量甚至停药
药物治疗是针对患者病情制定的方案,只有遵医嘱服药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一旦减量或者停药,血糖又会波动升高。如果有不适或者低血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但千万不能擅自减药停药。
解惑专家: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李婉媚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廖温勃
栏目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腾、温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