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4夜14个调研点!广州日报小记者·毕节研学团圆满收官
8月16日,广州日报小记者·毕节研学团在贵阳圆满收官。5天4夜、14个调研点,来自广州的小记者们,以“特种兵式”的坚韧毅力,用脚力调研,感受时代气息;用眼力观察,主动发现问题;用脑力思考,探究事物本质;用笔力记录,研学收获满满。
纳雍李子村的“芳香”,大方马干山“黑科技”,百里杜鹃19℃的夏日晚风,大关丘林村的长征精神,乌江源百里画廊的烟波浩渺,化屋蜡染刺绣的精湛技艺,织金溶洞的鬼斧神工,龙里刺梨的酸与甜……一幕幕美好片段,在成长中定格。结束,亦是新的开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采摘刺梨初体验,探寻山间野果变致富“金果”
“有‘维C之王’之称的刺梨,三、四月开花,七、八月果熟,果实表面呈金黄色。同等质量下,刺梨的维C含量约是柠檬的100倍。”在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王老吉大健康公共事务部总监钟可芬向小记者们介绍。
“制作刺柠吉的刺梨,究竟长什么样子?”小记者们好奇不已。带着疑问,研学团一行来到位于龙里县十里刺梨沟风景区的王老吉刺柠吉刺梨规范化种植合作基地,戴上特制手套,走进田间亲自体验采摘刺梨。
时下,龙里县境内的刺梨相继成熟,金黄的刺梨缀满枝头。各乡镇的刺梨陆续开始采收。“小朋友们,采摘时挑果径大的、金黄色的刺梨,像这样用手握着轻轻一扭就下来了。”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初次体验摘刺梨。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协作,充分利用王老吉品牌、研发、技术优势赋能刺梨产业发展,促进生产销售一体化,2019年,广药集团在黔南州惠水县与潮映大健康合作创办了刺柠吉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刺梨罐装饮料,为贵州刺梨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生产基地占地300亩,每日可产刺柠吉达60万罐,为当地提供了180个就业岗位。
“目前刺梨生产端已经相对成熟,销售端发展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广药集团的加入,对我们刺梨品牌的打造作用非常显著,龙里刺梨已被打造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恒力源集团办公室主任林能明告诉记者,通过刺梨产业的发展,带动种植户年收入从几千元上升至3万-4万元。
研学交流分享会畅谈研学之旅的所思所感
研学之旅最后一天晚上,24名研学团小队员由老师带领,在多功能会议厅举行研学交流分享会,队员们个个聚精会神、跃跃欲试。
“红军长征时在丘林村留下什么红色事迹?”“在化屋村你了解到哪些苗族文化?”“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分享会现场,每个小队员仔细认真地填写研学手册上的问题以及这次研学之旅的所思所感。
紧接着,小组队员代表展示了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小视频,经过广州日报、毕节日报媒体老师的现场评比、综合评价等环节,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随后,带队老师代表为每一位小队员颁发研学证书及活动合影照片。
在激动人心的竞拍环节,小队员们凭借研学途中获得的个人积分,竞拍自己心仪的文创产品,掌声、欢呼声接连不断。现场气氛紧张热烈,一度达到了高潮。
分享大会上,小队员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所感所获。通过这次研学之旅,同学们既欣赏了沿途美丽的风景,也学习到了许多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将带着这次研学的收获,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方圆 毕节日报记者李肖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毕节日报记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