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冰雪小镇”绽放华彩

缤纷的延彩大道、古朴的乡居小院、不时闪现的赛区标识……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延庆区张山营这个“冰雪小镇”愈发热闹,很多主题民宿在周末节假日预订爆满。

资料图 延庆区张山营镇开启冰雪旅游季 潘之望摄

2015年以来,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让张山营这座本不起眼的小镇开启了前所未有的蝶变。道路交通、水电气热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产业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黑龙庙村共发展起19个“冬奥人家”民宿小院,随处可见“自带流量”的冬奥元素,年均接待游客两万多人次;丁家堡村的“时间屋”主打慢生活,动漫概念融入休闲娱乐,年轻创业者的想象力让消费者倍感新奇……冬奥会期间,延庆将提供500个精品民宿院落,遍布全区15个乡镇。到今年3月底,以民宿和高星级民俗户为载体,滑冰戏雪、小院大年、年俗体验、饕餮盛宴、休闲采摘等五大系列产品,更会让游客们尽享冬奥时光与田园生活。

借着冬奥会的东风,“零度以下经济”成为京津冀三地的热词。从单一滑雪场,到休闲度假区,冰雪产业规模渐长,场景也在不断拓展。特别是围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更多优质人力、资本、技术加速聚集,一批“冰雪小镇”应运而生。这些“冰雪小镇”是运动场所和休息之地,更代表了一种文化需求和生活态度。其消费人群也不只是年轻人和滑雪爱好者,以培训、会展、康养等为消费内容的家庭和团体都能各取所需。冰雪产业提质升级,也为当地加速发展和扩大就业创造了条件。

冬奥会马上就要拉开帷幕,如何让这些“冰雪小镇”在“后冬奥”时期继续走红值得思考。一方面,冰雪产业季节性明显,打破时间上的制约需要打开经营思路。比如,崇礼一些小镇提出“全季运营”模式,在春季着力运营团建、踏青等业务,夏季主打“家庭避暑度假”概念,秋季则吸引游客观景、摄影,填补了季节性营收空白。另一方面,三地也应加大统筹协同力度,在形式、定位上注意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力争形成一套相对统一的服务标准,避免同质化和低水平的价格战。就拿民宿来说,其实在冰雪这个大概念之下,各个村落有不同经营理念,每户人家有不同的风格,不一定都要“北欧+田园”模式,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有更多回头客。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发展,一定会让更多“冰雪小镇”绽放华彩,更好推动“冷资源”成为长久的“热经济”。

关键词: 华彩 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