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冬奥|“双奥奖牌”设计师揭秘“五环同心”背后故事
奖牌是奥运景观元素的重要内容,既体现奥运会举办国的文化内涵,也凝聚着设计者的巧妙构思。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被公认为历届奥运会当中最美的奖牌之一;12年后,曾担任“金镶玉”奖牌主创成员的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杭海,组建团队勇担重任,再次为世人带来一枚充满中国风的奖牌——“五环同心”。
2021年10月26日,在“一起向未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现场,本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隆重发布。
五环同心 宛如玉璧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具有体现身份、风度、情感、节操以及精神交流的作用。为传承玉文化,同时在“金镶玉”基础上有所超越,设计小组受双环玉璧和古代铜镜的启发,提出了“同心”的概念。
“双奥奖牌”设计师杭海视觉中国 供图
设计小组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寻找、反复研讨,最终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璧和中国古代天文图中的“七衡六间图”为视觉来源,体现日月星辰运行的动态意象,取名“五环同心”,寓意“天地合·人心同”的人文内涵,象征全世界人民受奥林匹克精神感召,共同分享冬奥的快乐,相互理解,共存共融。
奖牌正面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文化内涵,并刻有祥云纹和冰雪纹,中心是奥林匹克五环标志;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奥会会徽,四周环绕24个点及运动弧线,象征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象征参加第24届冬奥会的运动员如璀璨群星。
在奖牌设计方案正式公布之前,相关设计必须保密。因为当初设计初稿入围时正值中秋,团队就给奖牌起了个代号“月饼”,奖牌盒也因此得名“月饼盒”。“近一年时间,我们几乎天天讨论如何打造完美的‘月饼’,以至于家里人真以为我们在设计月饼。”谈到这个插曲,杭海有说不尽的感触。
两次奥运奖牌设计经历让杭海对奥林匹克的魅力有了深刻理解:“奥林匹克运动鼓励文化多元性,同时,奥林匹克运动特别尊重运动员,这也是‘同心’的设计出发点——运动员希望得到一块什么样的奖牌。”
精工细作 独具匠心
初稿确定后,设计小组开始了紧张的修改工作。他们把四种纹样简化为两种,一种是祥云纹,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祥云一致,体现了北京奥运遗产的延续性;另一种是冰雪纹,源自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冰梅纹,将梅花换成雪花,以体现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的特色。
设计团队通过观看往届冬奥会影像资料以及对往届冬奥会奖牌的研究,发现与夏奥会相比,冬奥奖牌普遍偏大,这是因为冬奥会运动员服装厚重,奖牌过小,不够醒目。经过反复比对和实物打样、实际佩戴比较,团队将奖牌直径定在8.7厘米。奖牌的绶带长度也进行了相关测试,以保证运动员佩戴时的位置最合适。
2020年国庆假期过后,根据设计小组建议,北京冬奥组委委托上海造币厂进行奖牌打样与测试工作。上海造币厂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制作单位。这次冬奥奖牌的打样负责人谢欣锐工程师也曾是“金镶玉”奖牌的打样工程师。
在冬奥组委的组织下,设计与制作两个团队围绕着奖牌的打样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切磋。比如,在奖牌表面质感处理问题上,设计小组希望奖牌表面有光泽,但要内敛一些;文字与纹样下凹雕刻,但要有镜面光亮,这样与表面柔和的光泽形成对比,易于识别文字信息。但这与常规造币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要么是镜面光亮,要么是哑光,要达到设计小组的要求,必须手工抛光。最后,上海造币厂本着精益求精的要求,攻克了技术难关,将端庄肃穆、简朴大方的北京冬奥会奖牌打造出来。
2021年7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确认了奖牌的最终设计制作。
彰显国风 代代相传
杭海表示,一个设计有两方面的要素需要考虑,第一是传达的直接性,有再好的理念,如果在传达过程当中特别费力、特别曲折,那就是无效的。第二方面,没有任何内涵也是不行的,所有的设计都是需要解决两者之间的平衡。
“我们这回为什么选择同心圆纹玉璧呢,任何人看见同心都会有一种凝聚的概念,都有一种团结的概念,这是可以跨越文化的。我们把它设定为五环,不管是哪种文化、哪种民族都知道这是一个关于五环同心的概念,是很容易理解的。”
“再往下看的时候会发现,奖牌每一环的处理有一个打凹工艺。这种打凹工艺不是说其他国家没有,而是说在中国非常典型。这种手法经常应用在玉璧、铜镜中,也会用在一些礼器中。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非常古老的、非常经典的中国造型。”
杭海表示,这样一来,大家拿到奖牌、触摸奖牌的时候,就能够触摸到一些中国的细节。“如果再仔细看,就会从正面看见云纹跟冰雪纹,背面看见星空的纹样,这些细节会加深对内涵的理解。我认为奖牌不仅视觉效果很重要,摸上去的手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对图案和工艺的要求都一丝不苟。”
这位“双奥奖牌”设计师坦言,奖牌不是一次性的,它的获得者赢得了这枚奖牌,可能会传给子女,甚至代代相传。奖牌在历经时间流逝的过程当中,如何能保持永恒的美,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体现古人天文学智慧
设计团队透露,奖牌背面的设计灵感来自《周髀算经》中的“七衡六间图”,该图主要用来描述太阳周年视运动规律和节气变化间的关系,同时揭示了天文与历法之间的渊源。与奖牌上的5个圆不同,“七衡六间图”上有7个间隔等分的同心圆,每一圆为一“衡”,衡与衡之间称为“间”,每一衡表示一年内太阳在不同时期的运行轨道。
七衡图上,半径最大的最外圈为外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远,表示冬至,天较冷。半径最小的最内圈为内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近,表示夏至,天较热。从冬至到夏至,中间的5衡分别代表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这5个节气时的太阳轨道圆。而从夏至到冬至,中间的5衡则分别代表大暑、小暑、秋分、霜降、小雪的太阳轨道圆。从外衡到内衡,再从内衡回到外衡,两个阶段各12等分,加在一起就是二十四节气。
古人在构建宇宙观时,并不知道昼夜更迭和四季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他们假想了一个与地球同心同轴、半径无限大的天球。日月星辰全部位于球面上,以北天极为中心自东向西旋转,如古文所言:“极星不移而众星拱之”。
由此可见,七衡图并不是在平面上机械地等分日高,而是刻画了太阳一年中沿着球面在不同衡之间移动的轨迹。同时在视运动中,太阳每天还要围绕极轴旋转一周,于是有了昼夜之分。如果将太阳一年内在不同衡之间运动的视路径连线,就形成了太阳在天球上旋转的“黄道”。西方将黄道带上群星划分为十二星座,中国古代则命名为二十八宿。它们围绕着北极星,日复一日东升西落。
将黄道24等分,太阳每经过一份弧为一节气。因为太阳运行并非匀速,每一节气的跨度就不必然相等。同时,“七衡六间”与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存在着对应关系,中衡对应于赤道,内衡、外衡分别对应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学领域的一大创造,几千年来对指示物候时令、指导农耕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并将其编入《太初历》。他规定偶数项的节气如雨水、春分、谷雨一定要在当月出现,否则要定这个月为上月的闰月,这种置闰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北京2022年冬奥会金牌正面和其视觉来源——广州南越王墓同心圆纹玉璧。
北京2022年冬奥会金牌背面和其视觉来源——含山凌家滩玉璧(距今约5300年)。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正面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背面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