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松体育中心乘冬奥东风实现创新升级

3日中午,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即将打响。作为比赛场馆之一的五棵松体育中心已万事俱备,只待比赛鸣笛挥杆。2日,记者探访了五棵松体育中心。作为承办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双奥场馆”,这座综合性场馆在筹备冬奥会期间实现了诸多自我突破和创新升级,不仅服务冬奥,更将在后奥运时代以全新姿态服务大众。

美国女子冰球队进行赛前训练。

力求最上乘的观赛效果

为给观众提供最上乘的观赛体验,五棵松体育中心在筹备冬奥会期间对场馆照明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将馆内灯具更换成了263套LED灯具,不仅清晰度更高、照明效果更均匀,且实现了即开即亮。“即便在家中收到电视转播,观众也能收获超清晰的观看效果。”场馆运行团队设施经理韩丽粉说。

照明改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转播照明和体育照明的要求不同。满足转播照明需要时,板墙与冰面的夹角会有阴影,影响运动员比赛;满足项目本身的照明需求时,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又会有光斑。”为寻求解决方案,国际冰球联合会和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的照明专家先后3次进场勘测,经过反复调试、测算,制定了八套调整方案。最终,场馆团队按照最优化的方案,由人工攀上马道一个个对灯具进行手动调整,基本同时满足了两种照明需要。“这套照明方案也将长期保留,今后场馆举办其他赛事和大型活动,都将使用奥运模式照明。”韩丽粉说。

场馆团队转播运行经理袁颖慧则介绍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五棵松在转播方面也在不断升级,360度自由视角、VR直播等更“好玩”的转播方式都将亮相本届冬奥会。“多年来,五棵松体育中心不断积极寻求突破创新。”袁颖慧说,“经历这次变革后,未来场馆在承办其他赛事活动时,也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观赛方式。”

外媒进驻场馆媒体中心展开工作。

制冰业务全体系提升

作为京城篮球“圣地”,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冰篮转换”早已闻名遐迩。而为了筹备北京冬奥会,场馆在制冰业务方面也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

据场馆冰务团队工作人员、主制冰师助理王飞介绍,在采用高科技材料和科学化流程设计的基础上,场馆在冬奥会制冰过程中全面升级了水处理系统,安装了全新的制冰系统,并从冰雪产业发达的加拿大进口了交通车和冰面作业设备。几天来,无论竞赛场地还是训练馆,五棵松的冰面条件都受到了各队人员的交口称赞。“在这方面,五棵松可谓实现了自我突破。”王飞说。

而来自全国各地的14名国内制冰业务领域佼佼者,在辅助主制冰师工作的过程中也受益良多。后者来自美国,是国际冰联派遣的顶级制冰师。“我们本土的团队,有制冰师,有作业车司机,有从事冰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王飞认为,这是国内制冰领域的一次“全体系”提升,“人员的成长和培养意义重大,冬奥会后,也可以继续为国内冰雪产业的发展服务。”

全新落成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将在冬奥会后服务大众。

高科技冰场服务大众

位于比赛场馆东南侧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则是一座新建场馆。该场馆于去年竣工投入使用,此次开放一块冰场作为冬奥会训练馆,未来则将作为一座以冰场为核心的商业综合体向市民开放。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占地超过38900平方米,地上、地下各有两层,地下是两块冰场和观赛区,地上则设有剧场、儿童乐园、餐饮、零售等商业设施。据场馆团队设施副经理曾晟介绍,该场馆使用了超过一万平米氩气玻璃幕墙,不仅美观,且保温隔热效果极佳,是全球最大单体超低能耗体育建筑。同时,场馆采用了比传统技术更环保、制冰效率更高、制冰效果更好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馆内各角度温度恒定,冰面质感更佳,符合“绿色冬奥”的理念。

尽管本届冬奥会仅作训练场馆使用,但冰上中心的冰场同样配备奥运标准更衣室和相当数量的坐席,馆内斗屏、端屏、LED照明系统一应俱全。“冰上中心在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将于冬奥会后用于冰雪娱乐、冰上项目培训及民间赛事举办等,让更多市民有机会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共享冬奥遗产。”曾晟说。

关键词: 东风 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