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故事|首次实现百米级分钟级天气预报
“非常幸运,没有赶上一些高影响天气过程,否则预报难度会数倍增加。”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长舒一口气,心里一颗石头总算落了地。这背后倾注了气象预报团队两年来的努力。
▲开幕式当晚,天气预报员们紧盯天气实况。
2月5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的城市服务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季崇萍介绍,此次冬奥气象科技创新还实现了两个“首次”,有效支撑了预报服务团队开展精细气象服务。
为服务开幕式收集两年多资料
为了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去年底,市气象台专门成立了气象服务保障专班团队,10余人团队中有4人为首席预报员。
天气预报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料和经验积累。从2019年开始,翟亮就牵头组建了针对开幕式期间的气象条件研究团队,分析开幕式期间的天气气候条件、天气类型,进行分类、细化、研究,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去年12月底,他们把研究成果整理成了一本《开闭幕式气象服务预报技术手册》,包括所有的数据研究以及典型的预报案例分析,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预报“财富”。
翟亮告诉记者,2月初的北京具有明显的冬季天气特点,很可能面临降雪、大风、低能见度的雾霾天气,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沙尘天气,以及强冷空气带来的低温天气,这些灾害性的天气都会对冬奥会开幕式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所以,预报团队的工作大部分都要针对这些高影响天气做研究分析,希望能总结经验,尽量使得预报结果能更精准。
根据多轮天气预报会商,结论显示,在开幕式活动期间阵风大约四级,基本不会对烟花燃放造成影响。但由于气温较低,体感温度会保持在冰点以下。“虽然结论有了,但是天气情况复杂多变,预报员们还是一直关注着天气实况发展,实时更新。”翟亮说。
10分钟更新一次天气实况
2月4日20时,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盛大开启。当所有人都在观赏开幕式时,翟亮和其他预报员们一刻也不敢放松,一直盯着天气实况,为鸟巢现场提供精确到10分钟更新一次的气象要素信息,随时报告。
同时,翟亮还要不断地通过手机,与在鸟巢现场及不同指挥部的前方首席预报员及工作人员沟通,及时梳理天气情况,随时盯着天气实况,保持警觉。
“大风和气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翟亮说,对烟花燃放来说,六级风就是一个阈值了,风力太大就会对燃放造成影响,所以要时刻关注风力的变化。温度方面,由于鸟巢现场有很多演职人员,还包括很多小朋友,所以对气温以及体感温度也非常关注。
随着开幕式落幕,气象保障服务也算告一段落,“这是一次精准的开幕式天气预报,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冬奥会开幕式的气象服务保障任务。”翟亮内心激动无比。
气象保障遍布赛区场馆
就在预报员们进行鸟巢现场的气象服务保障时,鸟巢外的气象保障也遍布所有赛区、场馆、交通枢纽等地。气象部门为北京冬奥会交通保障指挥调度中心专门研发了气象信息服务接口,接入到交通部门的指挥调度平台。通过气象数据接口系统,可以向交管局提供冬奥三大赛区(北京、延庆、张家口)、19个场馆、16个重要交通枢纽(高铁站、机场、客运枢纽等)和58个重要酒店(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北京北辰洲际酒店等)的气象实况、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所有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实况、预报都可以实现共享,每5分钟更新一次实况信息,每1小时提供一次预报。”冬奥北京气象中心城市运行和环境气象服务组副组长闵晶晶说,涉及冬奥场地沿途高速近30个气象监测站的信息也实现了信息共享,大约每三五公里就有一个站点;没有站点的像酒店等地,也通过技术处理,获取到点位的气象情况,实现实时推送。
气象科技创新实现“首次”
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季崇萍介绍,此次冬奥气象科技创新实现两个“首次”。一是首次在我国中纬度山区组织实施了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多维度气象综合观测试验。构建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立体、加密气象观测网,为冬奥气象预报技术研发和实际服务提供了精细的天气“背景”数据,也为深化我国山地气象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是首次实现了“百米级、分钟级”业务天气预报能力。基于数值预报、机器学习等技术,形成覆盖冬奥赛区百米网格、10分钟更新的冬奥气象预报产品,大幅提升了冬奥关键气象要素预报准确率,有效支撑了预报服务团队开展精细气象服务。
据了解,冬奥赛时阶段,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滚动更新预报,针对竞赛、保赛、观赛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气象服务。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