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故事|谢谢你,燃烧的雪花
当“00后”与鸟巢相遇,遇见的是冰雪的盛会,留下的是青春的记忆。北京冬奥会上,大学生志愿者被称作“燃烧的雪花”,他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展示了青年一代的担当。
巴赫两次停下,拱手说“谢谢”
当晚,巴赫致辞结束走到观众通道时,突然看向自己左侧的区域,停下脚步向志愿者挥手。现场志愿者被这一幕感动,纷纷向巴赫挥手回敬。巴赫向前走了数米后,再次停下脚步,拱手对大家说了声“谢谢”。
“当时巴赫先生离我就10米左右。最开始没反应过来是他,后来大家都说巴赫先生在向我们问好,于是现场氛围热闹了起来。”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志愿者魏伊宁说,巴赫的两次停下和挥手致谢,让她十分感动,“非常尊重和关怀志愿者,尊重中国文化。”
“志愿者从下午1点集结,到下午5点10分之后,一直在做安检和引导入场工作。全程衔接工作完成后,就坐到了距离巴赫先生不远的区域。”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志愿者经理刘伟说。开幕式结束后,不同岗位的志愿者陆续撤离“鸟巢”,有数位志愿者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才撤离。
超200小时的跳跃
挥手、摇摆、比心、点赞、冬奥运动造型、中华礼仪动作⋯⋯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首都经贸大学的300余名学生用“超长待机”的跳动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热情与担当。
“标兵”志愿者是为运动员入场进行定位引导、氛围营造以及配合相关表演的人员,也是开幕式中表演时间最长的。清华大学共有145名学生成为“标兵”,校内训练是从2021年10月3日开始的。
“一开始是在校内训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习,一套动作下来大概是5分钟,当时跳完5分钟就感觉很累!”清华大学志愿者黄浩告诉记者,经过一个月的动作训练和体能锻炼,2021年11月份他们就开始到鸟巢训练,慢慢开始持续跳一个小时。到2022年2月2日最后一次彩排他们总计训练了35次。历次训练中的跳跃时间累计超过200小时。
“第一次跳完一个小时大家都想不到自己竟然可以坚持这么久,特别有自豪感和成就感。”黄浩回忆说,每次一跳下来,里面的衣服就湿透了,满身是汗,大冬天零下几摄氏度在鸟巢里跳,大家都热得脱掉了羽绒服。
“我们戏称训练完的自己是一朵‘燃烧的雪花’!”黄浩说。
感谢中国给我这个机会
开幕式《致敬人民》环节,有一群外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表演。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就读的留学生林娜,就是这个环节的其中一名参与者。她来自非洲国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来北京之前从没见过下雪。当学校通知她有机会去参加冬奥开幕式表演时,林娜非常兴奋。
76个人一起并排向前,想要保持队列的整齐并不容易。但对林娜来说,她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调动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一开始,林娜总是比较紧张,情绪不太到位。导演告诉她,向前走的同时,可以想一想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高兴的事情。林娜回想了她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心情逐渐放松了下来,表情也更自然了。
为了保证正式表演的效果,林娜和其他参与者总共进行了400多个小时的排练。训练场地位于户外,最冷的时候温度达到了零下9℃。有一次训练正逢下雪,偏偏在训练半途中,林娜的鞋坏了,袜子都湿透了。为了不耽误进度,她一直坚持着没有说,直到训练结束,老师才知道林娜的鞋出了状况。
虽然付出了很多的辛苦,但林娜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她和伙伴们在开幕式的正式表演中顺利走完全程后,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欢呼,互相拥抱在一起。“我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我非常感谢中国,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机会!我会一直记得这次经历!”
▲开幕式结束后,志愿者林娜在现场拍照留念
▲在开幕式上表演的标兵志愿者。
冬奥会刊记者 刘平 摄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