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报刊亭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14年后,这个报刊亭又火了!

“这是给您预留的报纸,您拿好。”一大早,值守在广安门外大街43058号报刊亭的李敬丽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刊登着冬奥会新闻的报纸成了热门读物,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

在北京有几百个“双奥”报刊亭。 实习生 张雨凡摄

这些天,43058号报刊亭卖得最多的就是冬奥会刊,《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也是销量翻番。报纸刚一上摊,就被抢购,这样的景象将李敬丽拉回到14年前——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她的报刊亭也曾出现如此场景。

那时也是报刊亭的高光时刻——顾客排着长队抢购,有些人不单自己收藏,还会给外地朋友邮寄。几种热门报刊经常是一上市就被抢光,常常还要打电话让邮局补货。

2008年中国首次承办奥运会,北京乃至全国都掀起了向世界宣传中国的热潮。作为城市的窗口,李敬丽也在通过报刊亭向世界展示中国。她坚持“微笑服务,免费指路”,靠着自学的几句简单英语和肢体动作,李敬丽帮助了许多外国友人。

那一年,李敬丽的月收入就达到了万余元。一个小小的报刊亭,彻底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她和丈夫在北京扎下了根,两个儿子也相继出生,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李敬丽自豪地说,仅有初中文凭的她,没想到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和文化相关的工作,报刊提高了她的知识水平,也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充实。

从2010年起,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报刊市场也逐步进入“寒冬”。但李敬丽的报刊亭生意还不错。

冬奥会开幕后,读者纷纷抢购第二天的报纸。李敬丽发现,与2008年相比,爱读报的人“变小”了,当年30岁的中年人是购买主力,如今很多小朋友拉着家长前来购买。“很多学生买了报纸回去做剪报,想通过读报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

北京市报刊零售有限公司主任王靖表示,像43058号这样的“双奥”报刊亭,在北京有几百座,为北京街头增添了浓厚的冬奥和文化氛围。

关键词: 报刊 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