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点赞的“最好跳台”,藏着什么秘密?

“这是我滑过最好的跳台。不只是我,所有运动员都说这是他们滑过最好的场地。”2月8日,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金牌得主谷爱凌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

谷爱凌点赞的“最好跳台”,位于首钢园。大跳台的坡度和雪面舒适度,都让谷爱凌印象深刻。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揭开了谜底。

“最好”评价让人鼓舞

“我们一直相信,建筑是给最终的使用者服务的。听到来自这么令人钦佩、阳光乐观、青春绽放的金牌运动员的评价,我们非常受到鼓舞。”张利表示,体育场馆的“美”,体现的是竞赛本身的运动之美。而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评价,是对体育场馆在竞赛使用状态下,最权威的判断。

也正因为如此,首钢大跳台在设计之初,就专门访谈过大批运动员。目的就是,希望听到专业人士的具体需求。“他们认为什么样才是最好用的大跳台、怎样设计更好、他们会在意哪些,我们都有吸纳……”

多因素提升现场体验

“场地搭建的度数是非常好的,感觉很不错。”谷爱凌为何会有这样的体验呢?

张利介绍说,对运动员来讲,感知的最主要坡度是助滑道的坡度。“起跳前做所有准备都在助滑道,这决定了所有准备状态所能达到的程度。首钢大跳台的助滑道坡度是37.8度。这是由国际雪联的专家计算而来的。”张利表示,相比于此前的一些跳台,首钢园中建设的这个永久跳台,坡度控制更为精确、助滑道更宽、落差更大,因此对运动员有更好的加速准备和体验。

另一方面,主要是首钢大跳台所处的环境和多元素融合的“作用力”。“人在感知空间时,会受到对周边所有景物认知的影响判断。”张利分析说,首钢大跳台朝向群明湖,跳台周边工业遗产所拥有的整体环境,都对运动员心理有不一样的刺激。“从跳台的斜行电梯一出来,周边的各种工业遗产就在脚下,眼前雪道通向的也是工业遗产环境。助滑下坡中,对他们会是很兴奋的体验。”

“舒适不结冰”的原因

而谷爱凌所言的“场地舒适不硬,不怎么结冰”,张利也给出了分析解答。他认为,背后主要原因是温度、场地结构等方面的差别。

“谷爱凌此前参加的一些比赛,不少时候是在山里,风大且相对较冷。但首钢大跳台在城区,温度比较高,这是有差别的。”张利说,特别是比赛安排在上午,太阳能以较大倾角照到雪面上,“雪面软、粘性大,运动员会喜欢。”

第二个因素,是首钢大跳台本身的建筑结构是永久结构,比以前类似比赛的临时结构更加稳定。“整个大跳台在一百多米的水平长度内实际上只有四个支撑。”张利说,可以把首钢大跳台想象成一座桥梁。竞赛时,“桥”上区域“从震动的感知上来说,稳固且有弹性,就不会显得那么硬。”

关键词: 跳台 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