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宇夺金夜,这名“95后”小伙保证“冰丝带”班车运营有序

“今天绝对是一场非常热门的比赛,所以我和同事提前和各领域负责同志沟通,测算人员入场、离场热门时段,有信心让各领域班车有序运营!”2月12日晚,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中摘金,面对场馆内众多国内外记者,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场馆交通服务副经理谭栋天自信地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这样说。

当晚8时至9时是各国记者的离馆高峰,在谭栋天的调度下,“冰丝带”内的媒体班车随时待命,上车点并未出现记者聚集情况,每辆离馆班车上也基本实现“人人有座”、不拥挤。

一场高需赛事运输保障井然有序的背后,谭栋天的秘诀是“沟通”。“我在北京市交通委工作,负责场馆交通业务领域,但工作要做好,必须了解所有领域的工作节奏和具体需求。”这名1996年出生的土家族小伙子对记者说。

的确,“冰丝带”场馆交通服务团队每日不仅需要组织运输涉及26个领域,来自5个酒店及驻地的约600名志愿者、1000名工作人员,还要接待6大利益相关方的200余名运动员、数百名记者、150多名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这样的工作,细节上稍有偏差就会出现问题。

谭栋天对记者坦言,2月5日“冰丝带”第一个比赛日,赛后出现了少量记者滞留班车上车点的情况,“当时有大概10名记者站在一起等车,虽然他们告诉我理解工作难度,但我心里很不好受,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带着这样的“愧疚”,谭栋天当晚立即添加了一些记者的微信,询问他们的工作流程,并连夜重新安排了第二天赛后媒体班车的备车情况,“从第二天开始,一直到现在,即使热门比赛,我们都会很顺利地实现记者等车不聚集、上车不拥挤。”

让谭栋天印象很深的是一次与俄罗斯记者的“不打不相识”。一天比赛结束后,5名俄罗斯记者希望登上一辆已经没有座位的班车,在现场值守的谭栋天上前劝阻,“一是我不希望车上人太多,出现防疫风险,二是我希望从我这里走的记者,都能坐着回到主媒体中心。所以我就和他们说,‘你给我10分钟,马上会有下一辆车’。但他们根本不相信,还说我敷衍,我就指着自己的证件和他们说,‘我是交通服务的副经理,你要相信我’。”结果,只用了5分钟,早早安排好的备车赶到,俄罗斯记者兴奋地上车后,一边挥手一边高喊,“Tan(谭)!Tan(谭)!”回想那一刻,谭栋天仍然十分激动,“我向他们证明了咱们中国人言出必行,也证明了我的效果!”

受到外国记者肯定后,谭栋天和同事们的干劲儿更足了,如今每个比赛日的人员高峰抵离时间段,他都在馆外现场值守,他告诉记者,通过了解各业务领域的需求,不仅高效满足被服务对象需求,也能减轻运输企业压力,节省冬奥会保障的运力,“我们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速滑馆的运输保障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