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苏翊鸣夺冠时,我们就在旁边”

有这样一支队伍,谷爱凌、苏翊鸣夺冠时,他们近在咫尺却必须坚守岗位,保护着运动员和观众的健康安全,等到最后一位观众离场,才能与赛道合张影作为纪念。

昨天,本届冬季奥运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全部比赛项目收官,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医疗保障团队圆满完成使命,挥别“雪飞天”。

保障团队在首钢滑雪大跳台进行救援转运演练。

各个环节衔接精确到秒

首钢滑雪大跳台(又名“雪飞天”)共有4个比赛项目,赛程不长,但医疗保障准备工作一年前就开始了。

“这里是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场馆。”场馆医疗官、天坛医院人力资源处处长康帅说,为了尽早熟悉场地和救治流程,去年3月起,医疗保障团队就开始进行技术准备和各种推演。

首钢滑雪大跳台医疗保障团队共有74名成员,除场馆医疗官康帅、副医疗官王昊等神经外科骨干外,其他成员来自骨科、颌面外科、普外、心内、呼吸、急诊等专业。在满足创伤救治需要的同时,也能够应对常见内科疾病的救治。

300多天里,医疗保障团队竭尽全力收集赛事保障经验,并充分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反复讨论、演练应急预案的各个细节,每个环节衔接精确到秒。

被认可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首钢滑雪大跳台医疗保障团队2022新春贺岁留影。北京天坛医院供图

去年12月1日起,医疗保障团队陆续进驻首钢滑雪大跳台。农历小年刚过,“大部队”全部到位。

“太美了!”刚到赛场,队员们被白雪覆盖的“雪飞天”惊艳了。但还没来得及兴奋,他们就被拉到医疗站,开始“真刀真枪”地演练。

如何在保护固定上肢的情况下脱卸伤员的雪板,在坡道上抬起伤员脊柱板时如何协调保障队员起身的高度、姿势,在救援过程中如何随时保护运动员隐私,如何让重达300斤的船式担架“听话”……

转场到雪地上,即使是最优秀的医生也显得笨手笨脚。“想游刃有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反复练习。”王昊说,每次演练,团队都要多角度记录,大家对照录像中的问题反复练习,不断改进。

艰苦的练习效果明显,队员们配合越来越默契,救援效率和效果越来越好。“我们的准备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雪联的认可,他们认为我们的处置是准确的,固定和转运非常专业、安全和快速,我们是一个团结和装备精良的团队,是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团队。”对于保障团队来说,这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全场欢乐时更要保持冷静

2分钟,将患者运至场地外;4分钟,评估伤情完毕,启动转诊流程,将患者转往定点医院;15分钟,患者抵达定点医院救治……

从2月3日首个冬奥会训练日开始,这样争分夺秒的场面在大跳台经常出现。由16名医护骨干和4名高校志愿者组成的赛道医疗点承担着比赛场地救援和医疗保障的最前沿任务。

此时,观众医疗保障工作也已启动。“每天6时到场,部署各点位工作,等待观众入场;最后一名观众离场后,检查设备和场地,我们再离开。”团队成员杜万良说,看似简单,但每一天的保障工作都在考验着队员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创造历史的时刻来了!2月8日,谷爱凌在这里获得金牌;2月15日,苏翊鸣夺金!

就在全场成为欢乐的海洋时,近在咫尺的保障团队却必须保持冷静。“谷爱凌夺冠时,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激动,但是只要观众不退场,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只能把欢呼放在心里。”杜万良说。直到现场观众全部离开,保障人员才得空以大跳台为背景拍了一张合影,纪念这个时刻。

昨天,首钢滑雪大跳台完成了本届冬奥会的比赛任务,完美谢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