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上感动外国选手的体育老师:我要把奥运精神传递给学生
“恭喜你,真的很棒!”“你做得真的很好,继续加油!”每一名在首都体育馆参加完短道速滑比赛的运动员,离场时都会得到郑超的鼓励与祝福,“不管成绩如何,运动员在场上拼搏特别需要感情上的肯定,作为一名退役运动员,我感同身受。”这名担任首都体育馆短道速滑竞赛办公室助理的姑娘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
郑超的工作以比赛为核心,每一场短道速滑比赛前,她和团队同事需要与国际滑联等方面举行协调会,并随时满足各方对比赛、训练的需求。作为工作的一部分,郑超在每场比赛后都会在赛场出口协调运动员前往混采区,这也就有了前文她鼓励完赛运动员的一幕。为了让运动员感到更亲切,郑超特别学习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的“恭喜”“加油”“真棒”等单词,“我是他们走下赛场后最先看到的人,所以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郑超说。
加拿大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感谢郑超。
暖心、细心的郑超,也得到了运动员的肯定,有加拿大选手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与她的合影,并配文说“谢谢,你让我今天感觉好极了”,也有运动员在熟识后,会在赛后主动拥抱郑超,甚至在失利或遇到困难时趴在她的肩上哭泣。
郑超给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意大利短道速滑运动员因为坐错班车,未能到达原定的队内训练场馆首体训练馆,而是来到了当日安排花样滑冰选手训练的首体比赛馆,在得知自己因粗心可能错过训练后,这名队员失声痛哭,“这个时候我抱住了她,告诉她我一定会帮助她、和她在一起,然后我立即联系车辆,帮助她赶上了训练。”郑超告诉记者,这一幕被正在采访花滑训练的日本电视台记者拍下,“他们拍完后主动走过来,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郑超从12岁到大学毕业一直练习短跑,相似的经历,让她更能理解运动员的感情需求,“不止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值得鼓励,赛场上的失败者需要更多安慰,他们也尽了努力,同样值得赞扬。运动员会遇到伤病和起伏,奥运会四年才一届,他们的参赛机会有限,所以作为东道主,我要尽全力让他们在这里感到支持。”
郑超与荷兰选手交换徽章。
从首都体育学院毕业后,郑超一直在北京市第96中学担任体育老师。2017年,带着为服务“家门口”冬奥会的想法,她在东城区教委和北京市第96中学校长魏纲的支持下考下短道速滑国家级裁判资格,并通过层层选拔,成为短道速滑竞赛办公室助理。服务冬奥会的每一天,郑超都收获感动,她对记者说:“体育和教育是最公平的两件事,都是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回到学校后,我会把我在冬奥会上的经历都传递给学生们,无论是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精神,还是通过徽章交换传递友谊等等。我想用我的力量,把奥林匹克精神传给更多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