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冬奥|冬奥赛场有一群特岗志愿者

▲王钰凯用望远镜对场馆内赛事权益保护工作进行巡查。

王钰凯

我们和“清洁场馆”较真

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王钰凯是冰立方权益保护业务领域团队的一名志愿者,平日里他在冰立方的主要工作是“清洁场馆”。所谓“清洁场馆”源于《奥林匹克宪章》,是指通过对比赛场地、场馆内部及周边在商业展示上的“清洁行动”,让运动员、观众和各类利益相关方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中的运动员以及奥林匹克文化氛围中。王钰凯说,“我们是一群爱较真的人。”

在2021年10月的测试赛中,王钰凯就曾担任权益保护领域的志愿者,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重回冰立方已有丰富经验的王钰凯迅速进入角色。在每场比赛开始前,王钰凯的身影都会出现在赛场中,对比赛场地进入公共区域、流线区域的工作人员、观众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清洁场馆”要求,对违规的商业展示或制造商标识进行遮盖或移除。“‘清洁场馆’在具体执行层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范围上它包括冰立方场馆所有的区域和所有人员,在标准认定上,对场馆空间、人员、车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王钰凯说,“以冰立方内随处可见的固定手消台、消毒液外包装盒等物品为例,只有在对商标进行完全遮盖处理后,才能摆放在显著位置。”

权益保护工作离不开场馆内各个领域工作人员的参与和配合,因此王钰凯也积极与场馆内其他业务领域沟通协调,针对各领域主责空间内的设备、人员或车辆进行沟通协调,提醒其做好“清洁场馆”工作,并解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赵泽华 曹梦奇

兴奋剂检测全天守候

▲新年期间赵泽华在志愿者驻地留影。

来自北京大学的赵泽华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兴奋剂检测中心的专业志愿者。兴奋剂检测中心是少有的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场馆,样品室的工作需要志愿者在夜间长时间保持极高的注意力,一丝不苟地完成大量样品的操作工作,对志愿者的身体和精神都是巨大的挑战。

了解到每晚12点到次日9点的夜班任务重且作息不规律时,作为小队长的赵泽华主动选择了这一班次。直到奥运会闭幕,他都会在兴奋剂检测中心作为兴奋剂检测工作的“守夜人”。在运动员们结束激烈紧张的比赛进入梦乡后,相关样品才从三个赛区陆续抵达检测中心。此时,赵泽华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整晚他都要负责血样接收和生物护照检测的工作。

除了兴奋剂检测中心的全天守候,反兴奋剂领域专业志愿者则会在赛场为进行反兴奋剂检测的运动员提供全程陪护,曹梦奇便是其中的一员。

曹梦奇说,由于其专业性和特殊性,这个岗位开展的岗前培训非常多,“在通知运动员采样检测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程序性错误,一旦检测出阳性,运动员可能会说是我们通知流程的问题而拒绝承认这个结果。”

距离运动员近了,也让志愿者们见到了运动员赛场外的一面。曹梦奇印象深刻的是,有个运动员在比赛中原本一路领先,在最后时刻被反超只获得银牌,情绪有些失落。从赛场转到冬奥村做兴奋剂检测时,运动员说饿了,志愿者们就陪护其去吃饭,回来后又等了半个小时,但第一次取尿后发现还是不够。这个时候,颁奖广场又通知要赶紧去领奖。那一刻,情绪崩溃的运动员在检查站痛哭了起来,当天正好是曹梦奇值班,他赶忙过去安慰,又一起陪同运动员赶去颁奖广场。

尹馨宜

为外国制冰师当翻译

▲尹馨宜(左)与法国制冰师雷米·博勒。

1月4日,国际关系学院的尹馨宜来到了首都体育馆,以制冰专家翻译的身份开启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志愿服务。

尹馨宜说,制冰工作具有内容繁重、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工作周期长等特点。“当制冰专家提出要求或安排工作时,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理解复杂的技术性内容,并精准地用中文传达给对应的工作人员。交流中,即使数据只差了一点点,都可能对冰面的质量和制冰的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Moustache”即法语中的“小胡子”,指的是在浇冰过程中两辆浇冰车由于转弯角度不同,造成冰面上出现没有覆盖水的空白。这是尹馨宜和制冰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正式比赛过程当中,每一大轮比赛结束之后,冰面划痕较多,需要重新浇冰使冰面达到完美的状态。由于电视转播有严格时间规定,每场比赛之间的浇冰时间仅有10-15分钟,这非常考验浇冰司机的工作能力和整个团队配合的能力。

尹馨宜说,“当‘小胡子’出现时,我要配合制冰师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引导浇冰司机到对应位置进行覆盖。在冰面上向浇冰司机下达转弯口令后,我和制冰师要立刻移出冰场,防止干扰到浇冰司机。每覆盖一处‘小胡子’就意味着浇冰车需要多走一圈、多花一分钟的时间,这也是我们在赛时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冬奥会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