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最小消防安保团队,守护唯一全部为临建的场馆
专业又不懈努力、敬业又保有热情,哪怕是只有两个人的团队,也能如同一个百人军团,释放出无穷的力量。
在北京颁奖广场,就有一个两人的消防安保团队,他们分别是北京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三处的副处长陈华利和建国门消防救援站的三级消防士彭宇。这支北京冬奥最小的消防安保团队,在场馆筹备期、赛时和转换期,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场馆万无一失的成绩。
北京颁奖广场不仅展示了中国“美美与共”的设计理念,还见证了冬奥运动员们的高光时刻,成为北京冬奥会期间曝光最高的非竞赛场馆之一。可能大家还不知道,这一场馆全部为集装箱改制房、篷房以及钢结构搭建而成,是中轴路喷泉广场上平地起来的临时建筑场馆。
“北京颁奖广场场馆从2021年10月1日开始进场施工,到2022年1月3日交付场馆使用,建设进度95天一刻也没有停,我们的工作也一刻未停。”陈华利是北京颁奖广场消防安保团队的负责人,他和队友彭宇一起紧盯场馆的平面布置、隐蔽工程、装修材料检验、火灾隐患、日常管理制度、灭火预案、应急消防力量建设以及周边情况和风险评估,每日对场馆临时设施施工现场严格开展消防监督抽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督促指导单位进行整改,组建义务消防队和配备5吨改装洒水车,开展进场消防培训23次,470余人参加了“一警六员”实操实训考核。
由于场馆建设在广场上,没有上下水,不能满足住宿条件,场馆工作人员全部实行早晨9时、晚6时的上下班制度,出现了下班期间消防保卫的真空期,消防安保团队及时向场馆团队提出申请,协调与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一起住宿,全面实现了24小时不断档的贴身消防保卫。
消防安保团队对地下办公区、移动厕所保温使用电热毯、可燃遮阳板、总控塔等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书面上报运行团队研究采取应急整改措施19项;对舞台区地板、装饰遮阳板、地毯、防火涂料、灯线等材料进行了电焊渣高温测试;指导北奥集团安装LED屏幕测温检测软件,随时对屏幕温度进行检测,防止谐波引发火灾;制定场馆赛时火灾风险指南,为团队及各类业务领域提供技术指导;制定小闭环期间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告知书,及时下发业务领域在施工区域进行张贴,提示外媒施工人员注意消防安全。
因场馆全部为临时电气线路,临时用电量达到2600千瓦,又是按照三级耐火等级设计建设,建筑比较密集,火灾风险等级很高。消防安保团队紧盯电气线路火灾风险,及时与电力保障团队建立日常巡查、应急处置维护联动机制。
陈华利和队友彭宇冒着室外的严寒和风雪,每日联合电力对场馆4台变压器、17面ATX箱、14面分支箱、7面终端箱开展电气线路巡检,共同研究制定6处ups电源共计634块铅酸蓄电池的处置预案,一起参与满载测试,督促北奥集团安装100A有源滤波器1台,设置专人在LED屏幕后值守,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屏幕温度进行监测。
同时,联合基础设施、电力领域研究制定了《安全用电管理办法》,并组成检查组对84间办公室、10间通讯机房和监控室、12处转播摄像机位进行了安全检查,发现及整改隐患35处,张贴禁止使用标识12处。
此后,又联合电力、闭环外微型消防站开展电器火灾消防技能培训,对控制塔灯光、音响工作人员开展疏散演练,培训逃生器材装备。为新闻媒体转播区配备水桶和灭火毯,对OBS转播人员开展摄像设备锂电池冒烟起火处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