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冬奥|护栏就是我们的冬奥赛场
中国农业大学辅导员潘伯阳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塘坝区域赛事服务主管。赛事进行期间,他和其他志愿者的主要任务是搬运和码放护栏。日复一日,搬运、摆放、守护护栏的任务虽然枯燥,但这条由护栏围出的观众入场步道在确保人车分流、不破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潘伯阳和志愿者同伴身后不远处,就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虽然无法亲眼看到比赛,但他们都在属于自己的“赛场”上奋斗。
潘伯阳说,“护栏就是我们的伙伴,每天与它们一起守住场馆的闭环,守护落客区通往赛场的通道。这里虽然看不到精彩的比赛,也听不到振奋人心的欢呼,但这里就是属于我们的冬奥赛场。”
2月11日,前来观看男子钢架雪车第3轮比赛的观众已完成安检登车了。接到指令,潘伯阳和十余位志愿者带上指挥棒、扩音器、警戒带和21个护栏,赶到工作区域:一条500米长,从落客区5号路通往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检票隧道入口的路。
志愿者们分头行动,只用了10几分钟,就用21个护栏围出了一条步行道,并按事先指定的位置站好。雪后的延庆气温很低,路面也不时会出现湿滑的情况。为了让观众们顺利、安全的入场,志愿者们不停地提醒入场观众:路上滑,有坡道,大家注意安全……
23时,比赛结束。散场的观众们一边挥舞手中的小旗子,一边回忆着精彩的比赛。“你知道吗?中国选手闫文港实现中国钢架雪车项目奖牌数量零的突破……”潘伯阳说,“听到观众这句话的瞬间,我的眼泪忽然涌了上来,在眼眶里打转。”虽然守在场外,不能看比赛,甚至连欢呼声都听不到。可从观众那知道中国健儿取得了好成绩,作为志愿者,潘伯阳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我们为北京冬奥会出了一份力。”
潘伯阳和志愿者伙伴们搬运的护栏,一个有十几斤重。但在多风的延庆山区,它会被刮得东倒西歪,稍有不慎还会剐到路过的入场观众。为了找到最稳固的摆放方法,在开赛前潘伯阳和同伴们演练了三天。为了防止大风将护栏吹倒,潘伯阳和同伴们除了用警戒带固定护栏,还会持续在它的旁边坚守。
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冬奥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