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再出发——走近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

刚一入冬,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就入住到位于冬残奥赛场附近的张家口万龙滑雪场,开始了他们冬奥之前的紧张备战。运动员天不亮就起床了,他们要赶乘第一趟缆车到达山顶,直到当天雪场关闭。

记者:你们每天来这么早是为了什么?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运动员 陈亮:游客还没有来,为了尽早滑上刚压好的第一场雪。

在普降大雪之前,万龙滑雪场的雪都是人造的。专用雪道上的雪还没造好,运动员只能在游客雪道上滑行,这让危险性大增。

高山滑雪是高强度竞技项目,比的是速度。训练刚开始,意大利籍主教练达里奥要求运动员高速滑行。

张梦秋今年19岁,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略慢一些,一些较难的动作,她要花好几倍的时间才能掌握。

张梦秋靠着不服输的这股劲,近几年来她取得了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6枚金牌。

张梦秋摔倒并无大碍,可临近中午,运动员岩巩的一次事故就严重得多,他被迫终止了训练。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运动员 岩巩:刚才他是撞我的板上,应该是撞在雪鞋的部位,我就飞起来了,往前扑了一下,然后滚了好几圈。

高山滑雪是高危险运动项目,残疾人从事这项活动,危险性更大。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的运动员,没有一个不是伤痕累累的。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运动员 孙鸿胜:有时候家人给我打电话,说看到了伤情,我就会糊弄过去,说不严重、没事。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成立于2016年。2015年中国申办冬残奥会成功,选拔运动员的活动就在全国展开。高山滑雪队的队员一部分来自跨界跨项的运动员,一部分来自全国选拔的新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零基础。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运动员 陈亮:初学的时候,摔跤到怀疑人生的地步,觉得自己操控不了它,太难太难了,那个时候还小可能是,就是很想放弃。

张雯静今年19岁,短短5年时间里,她就取得了斯洛文尼亚世界杯大回转第一名,荷兰欧洲杯小回转冠军。张雯静成绩不凡,只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就撞在了护栏网上。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运动员 张雯静:我就听到赛道上那个广播在喊,说我的名字,说我来自中国我摔了什么的,我当时我就哭了,我说我觉得我好丢脸。

那一年张雯静14岁,广播里把她跟中国联系在一起,这唤醒了她心中的斗志。两年之后,张雯静就是在这里,获得了欧洲杯冠军。

张雯静2002年出生,那一年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张雯静见证了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历程。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 副领队 刘赫岩:健全运动员最快到138、140,我们也到133、134这样,时速就差7、8个。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 主教练 达里奥: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是一支优秀的队伍,我们的运动员也是数一数二的。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分站姿和坐姿两个组别,坐姿运动员借助于雪车高速滑行,相比之下,平衡更难掌握。控制雪车离不开腰部的力量,而这个动作对于高位截瘫的王辉难度更大。来到万龙十多天了,对于新技术王辉还是不能很好掌握,队友刘思彤有些着急。

王辉和刘思彤之前在从事手摇自行车运动时是队友,那个时候王辉就知道刘思彤不仅热情,而且真诚,她会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别人。刘思彤也是著名运动员,2018年她获得捷克高山滑雪欧洲杯大回转冠军,克罗地亚高山滑雪欧洲杯小回转冠军。

掌握平衡,是为了更好控制运动中的雪车。对于坐姿运动员来说,控制雪车的训练,每天都在进行。

孙鸿胜5年前来队的时候,队里有七八十名运动员。经过一轮轮淘汰,如今他成为留下来的26名运动员中的一员。孙鸿胜能坚持到如今,他知道有多么不容易。

没有双臂,平衡能力大受影响,但孙鸿胜以极大的毅力挑战了身体的极限,因此他成了同级别世界残疾人高山滑雪的唯一一名运动员。他的滑雪技术,都是开创性的。

孙鸿胜7岁那年因为攀爬变压器被高压电击毁双臂。孙鸿胜说,和过去的生活相比,训练的艰苦根本不算什么,入选国家高山滑雪队之前,孙鸿胜是一个残疾人艺术团的成员,来到国家队,不仅生活上有了保障,运动队还配备了世界顶级教练,孙鸿胜在这里只需要专心训练。

2018年7月,达里奥受聘成为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主教练。 因为疫情等原因,达里奥已经近2年没有离开过中国了,整天与残疾人运动员在一起,从运动员身上他看到了坚韧和努力,他喜欢上了中国。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全体:我们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祝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圆满成功,期待我们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加油!

关键词: 高山滑雪